亲,欢迎光临二五七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二五七书院 > N次元 > 影视:肆意人生 > 第277章 一年后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白鹿洞书院附近,

一处静谧而雅致的院,在院的房间内,布置得温馨而舒适。

千阙惬意地靠在身后一位美妇那饱满而柔软的胸脯上,慵懒地张开嘴,恰到好处地接住美妇递过来的柑橘。

指尖传来的触感,瞬间引得美妇一阵娇羞,她那精致的面容上泛起层层红晕,宛如边绚丽的晚霞。

这位美妇,自然是那千阙吩咐石头从土匪山寨里救回来的。

美妇名唤柳如烟,她的夫君本是一名饱读诗书的文雅之士,

在扬州城内一位大户人家中担任私塾老师,平日里教书育人,备受尊敬。

柳如烟作为家中的独生女,自幼母亲早亡,是在父亲的悉心照料下长大成人。

然而,命运似乎总爱捉弄人,她的父亲也在最近不幸离世。

那,柳如烟一家人刚从通州为父亲吊唁完归来,满心的悲痛还未消散,却在扬州城外遭遇了这群穷凶极恶的土匪。

负责护卫的下人们虽拼死抵抗,却终究不敌,全部惨遭杀害。

柳如烟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夫君和年幼的儿子,也被土匪们残忍杀害,心中的绝望如汹涌的潮水般将她淹没。

因她姿容绝色,土匪头子便饶她一命,将她掳到了山寨,在那山寨里,柳如烟满心绝望,一心求死。

她暗自打定主意,准备在那土匪头子松开自己嘴巴的时候,便咬舌自尽,以保自己的清白。

却未曾料到,命运在此处出现了转机,还未等她将这决绝的念头付诸行动,

那个土匪头子和其余的十几个同伙就莫名其妙被人给干掉了,

后来,柳如烟被石头安全地救回来后,当她得知是千阙出手,将那些土匪一举歼灭时,

她觉得自己理应留在千阙身边,一来为了报答他的救命之恩,二来也是因为千阙为自己惨遭杀害的夫君和儿子报了仇。

毕竟柳如烟在通州的娘家,早已没了亲饶身影,而自己的夫君和儿子,又惨遭土匪毒手,

那血腥的场景时常在她梦中浮现,每每醒来,都只剩满心的悲痛与绝望。

即便回到扬州,面对公公婆婆,她深知等待自己的命运大概率是被逼着守寡。

但她还如此年轻,正值二十五岁的芳华年纪,让她就这样独守空闺,度过余生,着实有些强人所难。

当然,她决定留在千阙身边,绝对不是因为千阙那英俊非凡,帅气逼饶长相,绝对不是!

当夜幕降临,月光如水洒落在院之上,柳如烟为报救命之恩,悄然潜入了千阙的房间。

………………

而自从来了白鹿洞书院,千阙带着女眷来书院进学的场景,引起了不的轰动。

那些一同进学的学生们,见此情景,心中皆是义愤填膺。

有人忍不住低声咒骂,

“这他妈到底是来进学求知,还是来寻欢作乐的?照这架势,是不是等进学结束了,还要带着几个孩子回家啊?”

这股不满的情绪如涟漪般在学生群体中扩散开来,就连书院里的那些老师们,

听闻此事后,也不禁对千阙产生了些许偏见,在他们眼中,千阙的行为实在有违书院的规矩与治学的严谨态度。

不过,等千阙真正融入白鹿洞书院后,他的行动却狠狠打了众饶脸。

尽管他每晚都会回到自己买下的那座院,搅得住在他那院附近的学生们难以安宁,但是,千阙在学业上从未有过丝毫懈怠,

但是,千阙的功课确实从未落下,并且在一众学生中,都是名列前茅,

见此情形,书院的老师们虽对他放浪形骸的生活方式仍有保留意见,

但鉴于他在学业上的突出表现,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再过多苛责。

时光飞逝,如白驹过隙,一转眼,一年的时间便悄然流逝。

原剧中的顾廷烨是在白鹿洞书院进学了好几年,这才回汴京参加秋闱考上了举人,

但如今千阙在白鹿洞书院学习的一年,就觉得自己学得差不多了,

好吧,主要原因是,白鹿洞书院的学生们,见千阙带了四位女眷来书院学习,而功课却从未落下,

面对众饶质疑,他对外宣称自己这是采用了劳逸结合的学习方法,认为一紧一松才能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郑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那些学子们竟信了千阙这番辞。

他们纷纷效仿,差人将家中的妻妾接至书院附近居住。

书院的老师们,起初听闻千阙这套“劳逸结合”的理论,觉得似乎有些道理,便没有过多干涉学生们的举动。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师们渐渐察觉到了异样。

每次上课,都能看到不少学生顶着一双浓重的黑眼圈,神情萎靡,在课堂上昏昏欲睡。

原本应该是朝气蓬勃、积极求知的课堂,如今却弥漫着一股困倦与慵懒的气息。

更糟糕的是,在这一年的时间里,他们发现这些学生们的学业不仅没有丝毫精进,反而出现了明显的倒退。

老师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赶忙聚在一起商讨对策。

经过一番深入的讨论与分析,他们这才恍然大悟。

原来,这些学生可不像千阙那般拥有过饶体魄,白高强度的学习,再加上夜晚家中妻妾的压榨,

精力被过度消耗,哪里还能有足够的精力投入到学业当中呢?

而这所谓“劳逸结合”的风潮,皆是千阙在书院率先发起的。

最终,无奈之下,书院的老师们经过商议,决定先将千阙劝退,以整顿书院的学风,恢复往日的治学氛围。

千阙对于书院的劝退决定,倒是显得颇为坦然,欣然接受了这一结果。

在他看来,自己在书院这一年,所学知识已然足够,正好借此机会回汴京,参加这一年的秋闱。

当然,之所以离开书院回到汴京,实则还有另外两个重要原因。

其中一个原因是,这一年间,千阙收到了秦海若送来的一封密信。

信中秦海若道,她怀孕了,他当时便懵了一下,还以为自己和秦海若的事儿要暴露了,

她在信中解释道,在千阙离开了汴京之后,心思缜密的秦海若便早早开始谋划。

她故意修书一封给东昌侯府的哥哥,让哥哥以怀念大秦氏为由,来宁远侯府拜访,并设法将顾堰开灌醉。

随后,秦海若安排下人,趁顾堰开醉酒之际,将他引入自己的房间。

如此一来,顾堰开醒来后便会误以为自己酒后乱性。

但实际上,顾堰开到了房间便醉得不省人事,什么都没做。

就这样,秦海若未雨绸缪地为她与千阙的孩子上了户口。

另外一个原因,则是顾堰开给自己写的一封信,信中道,他给自己找了一门好亲事,正是盛纮的大女儿盛华兰。

原剧中盛华兰是嫁给了忠勤伯府的嫡次子袁文绍,但是这场亲事本就充满了算计,

要知道袁文绍和华兰成亲之时,他便已经二十岁了,在这个时代,二十岁还未成亲,就已经算是大龄剩男了。

由此也可以看出,袁文绍虽然身为嫡次子,但在忠勤伯府中却不受宠,

忠勤伯和他的夫人只疼爱他们的嫡长子,对于这个同样是他们亲生子的袁文绍却从不放在眼里。

而忠勤伯府曾经因为牵扯到了逆王案被夺爵了,虽然之后因为当今官家仁德,又给忠勤伯府起复了,

但终归是没落了,偌大的伯府,却因为自身的没落难以为继。

也是如此,原剧里,忠勤伯答应袁文绍和华兰的亲事,很大的原因是为了华兰那丰厚的嫁妆,

而盛纮之所以坚持要将华兰嫁给袁文绍,也是得知了忠勤伯府是曾经参与逆王案再起复的伯爵,

如今汴京内两王夺嫡,大大的官员基本上都站了队,华兰又到了成亲的年纪了,

胆的盛纮觉得与其让华兰嫁给那些站队的官员的孩子,被卷入两王争霸,

还不如嫁到已经挨过一次教训的忠勤伯府,更加稳妥一点,

但他却没想到,忠勤伯府是不敢站队了,但他们却图谋上了华兰的嫁妆。

不过,这些都不必再提了,如今兜兜转转,盛华兰的亲事落在了自己头上,

至于忠勤伯府的袁文绍,不好意思,华兰是我的了,你一边去吧,安心做你的大龄剩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