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二五七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二五七书院 > N次元 > 快穿:男主总想给我加戏份 > 第163章 敌不过天降的万人迷探花青梅(12)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63章 敌不过天降的万人迷探花青梅(12)

两年后,殷沉墨十五岁,到了出宫开府的年纪。

两年的时光中,他与名义上的母亲许妃相处“融洽”,培养出了双方都满意的“母子情谊”。

离宫时,许妃对崇宁帝吹了吹枕边风,将给殷沉墨的王府改到了宋府附近。

他也被封为慎王。

对比淑妃膝下三皇子被封为宣荣王,皇后膝下五皇子被封为礼诚王,殷沉墨的这个“慎”字,确实让人多想。

是谨慎微、本本分分还是君子慎独不欺暗室,不管是哪一种,似乎都不是多么受重视的美好寓意。

打眼一看,就知道这位七皇子在陛下心中的地位,远远比不过皇后嫡子和宠妃独子。

但封王、出宫,远离崇宁帝的眼下,本就代表了殷沉墨可以开始独立招揽势力。

自三皇子殷华骏二十及冠后,朝堂上关于立太子的议论就多了起来。

其中最热门的人选,就是殷华骏与十八岁的五皇子。

他们一个最受崇宁帝看重,一个是皇后嫡子,背后又都有拥护他们的庞大的母族势力,成功的希望在众位皇子之间是最大的。

相比较起来,殷沉墨堪堪十五岁,年纪,身后势力就少了许多。

这是他的劣势。

可有些时候,劣势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优势。

看重三皇子与五皇子的大臣数不胜数,再扑上去,也难以被看在眼里。

就算最后选中的人成功上位,他们也许不过是在原位上徘徊。

若是如此,不如就做个保皇党的纯臣,比押错宝还要安全些。

但有意向掺和储君之位的人,谁不是野心勃勃,怎么会甘心原地踏步。

与其做个锦上添花无关痛痒的人物,还不如搏上一把,找个不起眼的皇子雪中送炭,搏一搏从龙之功。

当然,这个搏,是需要精心挑选对象的。

殷沉墨在上书房与武学上进步颇大,展现出了本身的能力。

再者,许妃的母族,宋栖钰和她背后的宋太傅,都成为了他掌握在掌心中的筹码。

由此,暗中看好七皇子投靠他的势力并不少。

殷沉墨不再是从前那个无依无靠的可怜皇子,就算去皇宫,没有宋栖钰庇护,也没人再敢对他不敬。

即便如此,他还是要紧紧地握着宋栖钰。

比对任何人都要坚定。

不单单是宋太傅的存在,她本来对他就十分地重要。

宋栖钰在他的手段下不断靠近他,他也在几年的陪伴与照顾下,本能地对宋栖钰生起信任与依赖。

不管遇到什么事情,殷沉墨最先想到的人一定是宋栖钰,无论何时会升起的想法也一定是——“我需要她”。

脱离了最初的可怜皇子与庇护者的关系后,他们之间的感情反而还更加浓烈。

比之君臣、朋友、知己等关系,都要更加深重。

殷沉墨一个谁都不相信的人,在十七岁那年,被许妃举荐有了离京上战场的机会时,竟然安心地将慎王府的一切事情都托付给了宋栖钰。

而宋栖钰,也在考上解元的这一年,放弃了次年的会试,以离京游学的借口抹去她在京城的存在,暗地里以一个幕僚的身份操持慎王府。

她还会给殷沉墨传达京城的消息。

他们一个慢慢掌握军权兵力,一个在京城观察局势,配合相得益彰,几年下来,背后积攒了不少的势力。

——

崇宁二十年,冬。

除夕宫宴,崇宁帝忽吐血昏倒,醒来后意识也逐渐变得不清醒。

病来如山倒,太医几次诊治疗愈,崇宁帝的身体状况反而每况愈下。

某日太医院首从乾清宫离开后,崇宁帝时日无多的消息就传了出去。

之后,京城乱了起来。

先是皇后带来陛下口谕,言崇宁帝病倒这些时日,由五皇子代太子之责监国。

第二日,淑妃就当面抓到了皇后给皇上下毒的恶行,也明之前的皇上口谕是毒后自作主张,要将皇后与五皇子都下狱监管起来。

代行监国之责的人成了三皇子。

半夜,有人劫狱,救走了牢狱中的皇后与五皇子,明时,他们带着一众士兵直接逼宫。

淑妃与三皇子也带着自己的人积极反抗,期间,也有几位皇子或是帮助其中一方,或是自成一方,加入了这场争夺皇位的战争之郑

他们斗得你死我活,快要争出胜利方时,殷沉墨带着手下几万士兵回京救驾。

在巨大的兵力悬殊下,本就两败俱赡皇子全部落败,参与的皇子都在战争职不幸”被误伤丧命。

之后,崇宁帝短暂清醒一瞬,知道一切后,召集几位重臣,商议后拟旨将皇位传给了殷沉墨。

第二日崇宁帝就病重身亡。

一切发展得极快,无数人还没有反应过来时,殷沉墨已名正言顺坐上鳞王的位置。

在他打理朝政的这些日子里,仅剩的几位皇子或是出行摔断腿,或是酒醉摔入池塘淹死,或是赴宴时被热锅浇面导致眼盲毁容......

等有些朝臣察觉殷沉墨登位过程中的端倪时,整个殷国,除了殷沉墨外,再没有任何完整的皇子。

殷沉墨又去除了一批不忠心的臣子,让科举照常进行,擢选归顺于他的势力,朝堂很快就上下一心,再无议论之言。

宋栖钰在殷沉墨的登位过程中,起到了部分的作用,比如传达京城噪乱的局势,为他把控慎王府的情况。

但还有更多更深的事情,殷沉墨并没有告诉她。

那些肮脏残酷的行径,都被他和宋太傅默契地隐藏了下去。

殷沉墨知晓,这么多年来,他变了很多,宋栖钰也变了很多,可她那颗澄澈柔软的心从始至终都未变。

她依旧温柔良善,是个疏竹朗月般的君子人物。

他不想让她知道,自己是与她截然相反、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人。

在宋栖钰的眼里,殷沉墨的登位很大程度是顺势而为以及不得不为之,“弑父杀兄”的情况也与他无关。

当殷沉墨提出给她高官位置时,她拒绝,选择参与这一次的会试。

宋栖钰在会试中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她延续了乡试的好成绩,得了会元,顺利地进入令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