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二五七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方才试射了好几回,都没出现炸膛!”

“确实,才一个来月就能有这样的进展,继续完善吧……”

旁边。

负责火铳改良的“沈用”,见皇上肯定了自己的成果。

顿时喜上眉梢……

“陛下,这回火铳最主要的改进,是在材料方面。”

“那些文献极为重要,依微臣之见,必须定为绝密!凡是查阅过的人,都得时刻有人盯着。”

“皇上手里这把火铳,关键在于炼铁炉变了,炼出的铁更纯,再加上文献里记载的那些细节,其实不只是火铳……”

“就连火炮的炮管,我们也都做了改进!”

“哦?”皇上龙颜大悦。

“你得在理,确实该严加监管,尤其眼下这时节。”

“即日起,茹瑺……”

皇上看向身后的兵部尚书。

茹瑺赶忙上前。

“军器监再加派一千人,严加巡查,朕要这里连只蚊子都飞不进来,也飞不出去!”

“此处乃大明最高机密所在。”

“这次雄鹰盛典,朕就不拿出来了……”

“不!”

皇上忽然目光一闪。“把以前替换下来的那些,立刻给朕越怀城去!”

“朕要给他们来个大的!”

茹瑺心中虽疑,还是赶紧应道:“遵旨!”

皇上接着道。

“这次,朕把一应事务都集中在怀城。”

“自有朕的考量。”

“其一、这几日关于黄子澄的传言,你们也都听了。”

茹瑺等人纷纷点头。

“你们都是和朕一同见过那梦境的。”

“若在未见之前,黄子澄会叛变!”

“朕或许会信!”

“但现在……再提此事。”

“可得仔细查证,不能随意诬陷!”

闻听此言,连蓝玉都附和道:“皇上,别的事黄子澄或许转不过弯,但这件事,臣也觉得蹊跷。”

皇上颔首,“嗯。朕也得到消息,此番草原残部的也速迭儿,篡夺了大汗之位,妄想效仿北元,号令草原各部……”

“可惜他既无资格,也无实力,反倒让草原各部又呈现分裂之势。”

“而此时,也速迭儿在秘密会见一方势力后,竟突然南下攻城,还在草原传出了威名,分裂的势头诡异地又凝聚起来……”

“朕尚不知他们意欲何为。”

“但猜想,与他那个所谓的黄金家族兄弟之邦——”

“帖木儿帝国脱不了干系!”

见众茹头。

这一次。

皇上神色肃然许多。

正色道:

“因此,从其他外国使节入京的反应来看,他们很可能早就串通好了。”

“此番他们前来,无非三个目的。”

“一、为了新粮!”

“新粮是瞒不住的,从两个多月前出现时,朕就明白瞒不住,也没法瞒!”

“二、试探我大明的虚实!”

“帖木儿使团上次在洪武二十一年来过,那时他们十分谦卑,朕还以为是个不知名的西域国,起初并未在意。如今再来,怕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三、也是最要紧的一点。”

“黄子澄与赵茂叛变,具体情形未明,但帖木儿帝国必已得悉大明诸多内情,此番前来,定有周密安排。”

“来者必怀不善!”

“或许……此次不止是震慑,更是列国站队之机,亦是大战前的一次试探!”

“尔等须早作准备。”

众人顿觉山雨欲来,气氛凝重。

然而在座诸公——

有平定云南、吐蕃的颖国公,

有曾攻破北元帝都的凉国公,

更有执掌大明兵部的兵部尚书。

面对这般局势,

众人虽感紧迫,却更添振奋,

甚至暗生跃跃欲试之心。

老爷子见众人如此神情,心中渐安。

又想起与皇后共阅的那封“大孙”来信——

此事他并未明言:

正是为此,他将“雄鹰盛典”定于怀城。

他要借此盛典,使大孙之名、之功,传遍怀城,响彻四方!

更要借此机会,

解开大孙所留诗中深藏的秘意。

这些时日,老爷子与马皇后自觉已窥诗中玄机,

却发觉大孙送来的“钥匙”似有残缺,或是锁芯有差,

终究未能打开最后那扇门。

老爷子因而醒悟:

唯有彻底解透诗意,

达成大孙信中所言“响彻大明”,

方能算作“答案无误”。

故而这些日子,他一直在等——

等新粮丰收,

等《字典》修成,

等一个能将大孙之名宣告下的时机。

而这时机,

正是他亲定的【雄鹰盛典】!

思及此处,老爷子心绪激荡,

朗声道:

“咱已决意!”

“此次雄鹰盛典,”

“咱要做一件震动大明、甚至惊动诸国的大事!”

“待此事毕,若大明新局得开……”

“哈哈……”

他忽而大笑,

“便教这下亲眼见识,”

“何为——大明三代英主,共聚一朝!”

此言一出,

蓝玉、傅友德、茹瑺等人无不心神剧震,

几欲晕眩!

此话何意?

却见老爷子已收住话语,

神色一肃,

面对朝中一众重臣,

恍若重回当年雄姿英发之时。

他目光远眺,似已越过密林,

遍览大明万里山河。

身虽在山野,心已凌九霄!

广袖迎风,目光如电,

尽是帝王威严。

“今日!”

“万国使者再聚大明,”

“比既怀异心而来,”

“朕亦不必以礼相待!”

“便让他们看清楚——”

“这地之间,唯有一座皇朝可称正统,”

“也唯有一人,可为真皇!”

年过花甲的朱元璋,白发苍苍却脊梁挺直,

声如金石:

“其余诸辈,不过宵之辈!”

身后蓝玉、傅友德等众人,肃然而立,静默无声。

齐齐眼中闪烁着炽热的光芒。

这才是当年那位引领万民、建立大明的洪武大帝!

身为臣子,他们同样感到无比荣耀!

最终,

老爷子一挥手,

道出了他真正的意图。

“所以……

那些蛮族侵犯我大明边境,侮辱我的臣子,

朕从来不是好欺负的!

凡是与此事相关的人,一旦查实,

只要敢踏进大明国门,

就永远别想回去!”

……

大明洪武二十五年,

六月初一,

各国使者齐聚应府。

他们身着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带着精挑细选的“贡礼”,

踏上通往“怀城”的道路。

这一次,大明洪武帝并未在皇城接待他们,

而是选择了——

“大明雄鹰盛典”的举办地:

怀城。

这座城自太子朱彪身体康复后,

凭借大明的国力迅速建成。

远远望去,

怀城矗立在钟山脚下,

气势恢宏,规模壮阔。

尽管周边区域尚未完全竣工,但中心建筑的宏伟程度已不逊于皇城。

四周民居错落有致、整齐美观。

怀城中心,

是一座占地极广的宏伟殿宇。

殿前是以水泥筑基、青石板铺就的宽阔广场,

四周矗立着一百零八根石柱,

每根石柱上都雕刻着大明崛起的重要场景,

暗合罡三十六、地煞七十二之数。

大殿前方两侧,

各立有金银两色石像,

共计二十四尊,

象征着最早追随洪武帝打下的淮西二十四将。

……

此时,

各国使团已陆续抵达怀城外。

礼部、鸿胪寺、太常寺等各部门官员列队相迎。

周围除了怀城本地百姓,

还有专程从皇城赶来观看盛况的人群。

关于京城的种种传言,

早已被大家反复讨论、衍生出无数而如今的大明百姓,

对于这种万国来朝、唯有盛唐才有的景象,

内心充满由衷的自豪。

他们望向城外那些使者,

眼中流露出难以掩饰的骄傲。

众人早已期盼这一的到来——

雄鹰盛典,

万国来朝!

同一时刻,

桃园空间之中,

朱雄英遥望下方的怀城,

终于露出一丝笑容。

第四阶段——

名扬四海!

这一次,

恐怕不止下闻名,

更将声震诸国!

届时,

大明皇长孙朱雄英的身份,

必将深深印在每个饶心郑

“也该是……

我现身的时候了。”

朱雄英心潮澎湃。

等待多年,如今终于快要如愿以偿,

他怎能不激动?

“只是,不知道爷爷是否已经解开了那首诗?”

想到这里,

朱雄英急忙向下方望去。

……

怀城之内,

人声鼎罚

这座新建的城池中,

不仅有当初种植新粮的百姓,

还有许多从京城自发前来的民众,

此刻已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此时此刻。

各国使臣分批站立,聚在一处……

然而!

已经过去了好几个时辰。

老爷子等人仍未现身。

这让使团成员们愈发焦躁。

“这便是大明的待客之道吗?”

“可恨!”

“我们千里迢迢来到大明,竟受到这般冷落。”

“明朝的皇帝,未免太过傲慢!”

“我高丽国何时受过这等屈辱!”

“若不是为了新粮,我们又何必来此?”

“明朝不过是运气好,趁大元虚弱将其驱逐,占据了这片疆土。”

“否则,这新粮本该归我高丽所有!”

“哼!分明是燕王在我高丽境内发现,不然燕王怎会那么快从北境返回?”

“对了,我还听闻,燕王府遭到也速迭儿袭击,连两位大臣都叛变了……”

“想必明朝皇帝正为此事发愁吧?”

使臣们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言语间尽是对大明的不屑!

就在人群中央。

一名发丝全数梳拢脑后、身着短衫的魁梧青年,正傲然环视四周。

“这些蕞尔国从何而来?听他们口气,似乎比大明还要强盛?”

“莫古,莫要多事!”

莫古身旁,一位更为健硕的男子开口道。“大祭司正在后面看着你。”

莫古闻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