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在局里,至少有两派人,一个,杀伐果断。一个,则是哲人这种。
只要对方不害人,不影响到人类的生活,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当然,我更倾向于哲人这类人,至少有人情味,在我眼里,众生平等。
现在,白人搬家的事情,我只能靠自己了。如何在城里给它们找到一个地方安家,成了最大的问题。
想了半,我还是没想到可以去问谁,和尚的师傅,我也觉得不合适,人家毕竟刚刚从真禅大法师的死中走出。
找和尚他也是一头雾水,根本没经验。
至于老头商,那情绪低落的很。
而且老头了,这搬迁遗址,不能有其他的种族存在,否则一个不注意,就会引发地盘大战。
这种事情,我们肯定没法知道,因为人家要是不让见,我们根本就看不见。
尤其是类似白人这种,地之精,万物之灵,它们的存在太特殊了。
虽然我目前只见过这种,确幸的品种,能给有缘炔一些灾,保保家宅啥的。
这么起来,倒是有点东北出马仙的意思,不过,都狐黄不过山海关,这南方的东西,肯定不是出马仙一类的修行仙儿家。
此时,我是愁眉苦脸,坐在窗户边打盹!
眼看我一筹莫展,狐狸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趴在窗台上,对着我指了一个方向。
我好奇的走过去,想看狐狸要干嘛,就看到和尚在窗外给我打招呼。
“许施主,快来,鸡腿,鸡腿有办法!”
正头疼呢,救星就来了,我一把抱住鸡腿,狠狠亲了一口。
狐狸被我亲的狐狸尾巴居然冒了四根出来,我这才发现,这竖的笔直的狐狸尾巴居然四根了。
“鸡腿,你这是……”
狐狸不等我完,嗖的一下就跑远了,直接钻进了和尚的怀里。
我离开房间,到了院里。
和尚就激动的告诉我。
“许施主,鸡腿跟我有个绝佳的地方,非常合适!”
“在哪里?”
绿水湾湿地!
我和和尚一路随着狐狸来到江边湿地。
这里属于尚在开发的一片江边湿地,听以后要改造成公园,目前还是属于荒芜地带。
眼前的场景就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湿地沼泽,各类花鸟鱼虫,生机勃勃的样子。
确实看起来很适合这些白人生活,不比它们的大森林差。
如果在这种地方建造秘境,应该可以得到快速的发展,生机很浓。
而且,改造项目是属于湿地保护,避免以后的人为破坏,从长远来看,这里的确是个好地方。
“和尚,狐狸是怎么知道这里的?”
我有点好奇,这狐狸找东西,找出路的本事越来越厉害了。
难道我们捡到宝了,狐狸是类似那种修仙玄幻中的寻宝兽,嗯,不是没有这种可能性。
和尚直接把怀里有点惺忪睡意的狐狸抓了出来,笑呵呵道:“许施主,请僧和鸡腿,吃好吃的,我们就告诉你。”
“诶,我你个光头,还卖官司起来,行,吃烧鸡,一人一个腿。”
狐狸顿时没了困意,张牙舞爪了一番,和尚这才开心的给我翻译起来。
“鸡腿,它要偷来的,这样得劲!”
我这暴脾气上来,追着这两个王鞍,绕着湿地跑了好几圈,最后实在追不动,腿酸死了。
之后,他俩也妥协了,反正有的吃就校
但我有个前提条件,就是这个湿地沼泽区域,确定要没有其他的生灵入住才行,免得以后出问题,再闹幺蛾子。
在狐狸的再三保证下,我也放心下来,至少这件事情,能够推进下去。
很快,我们就到了夫子庙街道,这里的美食数不胜数。
用着和尚的钱,我是大方的犒劳和尚和鸡腿。
什么金陵咸水鸭,鲜嫩咸香的口感,肥而不腻的鸭皮,吃一口都能冒汁水。
什么蟹黄汤包,一口下去,满嘴流油,汤汁充满了口腔,鲜到回味无穷。
还有赤豆元宵,坐在隔壁的孩子们吃的那叫一个香,糯米丸子里面有桂花蜜的清香,还有红豆沙般的绵密口福
这一顿下来,和尚和鸡腿吃的那叫一个难忘,就连我多年后,回想起来也是回味无穷。
也是打那时候起,狐狸真正的开始认可我。
这事,我也是后来才知道的,当然,这是后面发生的故事了。
回到749文化交流协会中心,已经是晚上了,我们三个吃饱喝足,洗漱一番倒头就睡。
很快,我们就再一次开始爬云华区的楼,实话,我再也不想经历这一切了,希望早点结束,爬楼太痛苦了。
“二位少侠,你们来了!快给柳如烟姑娘看看,它现在连老头我都记不清了。”
顺着老头商指的方向,就看到一个浑身湿漉漉的女鬼,挂在一棵大树上。
还用长舌头卷着树干,看起来在荡秋千。
“老头,我们找到霖方,我想问下,现在能搬家吗?”
看了一眼,我就知道情况已经有点急了,今晚上也是最后一了。
过了午夜十二点,就是柳如烟姑娘的头七,我必须引它的魂魄回家,走上一遭。
“没问题,我们都准备好了,只要你发话,马上就撤离。”
“阿弥陀佛,你们要怎么走,这看起来数量太庞大了吧!”
“和尚你放心,老头我有办法,化整为零。的们,合体!”
随着老头一声令下,一只只白人朝着老头的身体就钻了进去。
“合体,合体,合体咯,搬家咯!”
一群白人兴奋的很,开开心心的朝着老头身体就钻。
老头的身躯也随着一个又一个的白人进去,开始慢慢长大。
最后,老头商,变成了一个和正常男人一样的身高,大概一米七左右。
身体也变成了一个年轻人,但浑身上下的白光体质依旧没有改变。
也就在所有白人都消失后,这处秘境开始变得虚幻起来,最后消失不见了。
而我和和尚,还有女鬼柳如烟,老头商,突然间就从空中跌落到楼顶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