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二五七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二五七书院 > 都市 > 落土的星星 > 第九十三章 资源公平的胜利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九十三章 资源公平的胜利

周四的县一中校门口,比往常多了几分热闹——楚运欢手里攥着本泛黄的笔记本,封面上贴着片干玉米叶,里面夹着复课班的“进步证据”:从 350分到 480分的模考平均分对比表、6人进入全校前 50的成绩单、王强的博川师范体育意向书、赵晓慧的市级漫画获奖证书,甚至还有张磊用“玉米地分垄法”整理的物理考点笔记,纸页边缘还沾着点玉米须。

“楚同学,这些都是复课班自己整理的?”县融媒体中心的王记者翻着笔记,指着上面的“水桶浮力示意图”,“上次报道赵晓慧漫画时,就听你们用农具学物理,没想到这么详细。”楚运欢点头,从书包里掏出个保温桶:“这是张阿姨早上煮的玉米粥,您尝尝——我们学物理时,就常‘玉米粥熬得越久越香,知识点啃得越细越牢’。”

家长代表们也围了过来,其中有王强的母亲,手里拿着王强带伤训练的照片:“俺家强子为了考师范,脚踝肿得像馒头还在跑,学校之前却连块像样的训练场地都不给,现在总该给个法了。”另一位家长掏出复课班之前用的旧模考卷:“您看,这是三年前的旧题,孩子们却抄了三遍,‘就算题旧,也比没题做好’,多让人心疼!”

刚走到教学楼前,就看见林校长陪着教育局的工作人员迎上来,脸上堆着不自然的笑:“楚同学,各位家长,咱们去会议室谈,别在门口影响学生上课。”楚运欢却没动,把笔记本递到工作人员面前:“不用去会议室,这些‘证据’,让全校都看看更合适——复课班不是拖油瓶,我们用努力换来了进步,凭什么得不到公平的资源?”

周围的学生和老师都围了过来,有人掏出手机拍照,有人声议论:“之前就觉得复课班可怜,模考卷都是旧的。”“楚运欢得对,凭啥重点班能用新资料?”林校长的脸瞬间白了,想抢过笔记本却被工作人员拦住:“林校长,先看看学生的证据吧。”

工作人员翻开笔记本,目光落在“平均分提升 130分”的红笔标注上,又看了看王强的意向书、赵晓慧的获奖证书,眉头越皱越紧:“林校长,之前调查时你‘复课班进步有限,资源优先给重点班合理’,现在这些证据,你怎么解释?”

林校长张了张嘴,声音发颤:“我……我是怕复课班浪费资源,没想到……”“浪费?”王强突然从人群里挤出来,举起脚踝上的旧护具,“我带伤跑考试,用楚哥教的‘篮球缓冲法’调整姿势,拿到师范意向书,这叫浪费?赵晓慧熬夜画漫画,为复课班争公平,拿到市级奖,这叫浪费?”

周围的掌声突然响起来,李老师也挤过来,举着本旧教案:“这是我 1998年复读时的教案,里面也用‘扁担力矩’‘锄头受力’学物理,当年我也没好资源,却考上了师范。复课班的孩子用同样的‘土办法’进步,他们配得上公平!”

工作人员当场拿出文件夹:“经核实,县一中确实存在复课班资源分配不公问题,现要求:第一,立即恢复复课班的新模考卷、多媒体使用权,之前扣下的资料全部归还;第二,申请‘复课班冲刺基金’,用于打印资料、购买复习书;第三,林校长需在全校大会上公开道歉,承诺所有学生一视同仁。”

林校长的手攥得发白,却只能点头:“我……我照做。”

下午的全校大会,操场上挤满了师生和家长。林校长站在主席台上,手里的道歉稿都快被汗浸湿了:“之前我以升学率为由,区别对待复课班,削减资源,在此向复课班的师生道歉……以后所有班级资源平等,绝不歧视任何学生。”

话音刚落,李老师就走上台,举着复课班的错题本——上面贴满了玉米叶书签、星星灯贴纸,还影玉米地分垄法”的涂鸦:“大家看,这些本子上的红勾,是复课生的勋章!张磊用‘玉米地浇水’学电路,吴文娇用‘星星口诀’对抗焦虑,王强用‘篮球物理’带伤考试,他们没靠特殊资源,靠的是土地里长出来的韧劲,值得所有人尊重!”

台下的掌声震得操场都响,楚运欢被推上台发言。他手里举着那片玉米叶书签,声音响亮:“我们大多是农村娃,从就知道玉米苗的道理——就算被冰雹砸弯,只要根扎得深,总能重新站起来。之前我们没有新资料,就互相抄题,张磊的错题本传了半个班;没有多媒体,就用黑板画‘水桶浮力图’,楚哥教我们‘看玉米叶弯腰学杠杆’;现在我们证明了,复课生不是‘拖油瓶’,是敢拼、敢赢的追光者!”

台下的张大山攥着刚从地里摘的玉米穗,突然低下了头——早上他特意骑着三轮车来,想跟着家长代表一起,却被楚运欢婉拒:“张叔,之前您读书耗福气,现在我们要的是公平,不是您的‘凑热乎’。”此刻听着楚运欢的话,玉米穗的叶子硌得手心发疼,他突然觉得,自己之前的偏见,比冰雹还伤人。

大会结束后,楚运欢正帮李老师整理归还的新模考卷,突然有人拍了拍他的肩膀——是重点班的刘老师,手里拿着本物理练习册:“楚同学,你们的‘互助学习法’和‘玉米地分垄法’,能不能跟我们分享下?我们班有几个基础薄弱的学生,总物理难学,我想帮他们试试你们的办法。”

楚运欢愣了一下,随即笑着点头:“当然可以!其实‘玉米地分垄法’就是把知识点拆成块,像玉米分垄一样,一块一块开—比如学力学,就先学‘锄头杠杆’,再学‘水桶浮力’,慢慢就通了。明课间,我带张磊来跟他们聊聊?”

“太好了!”刘老师激动地握住他的手,“之前是我偏见了,总觉得复课班基础差,没想到你们有这么好的方法。以后咱们两个班可以多交流,资源也一起共享,比如你们缺的实验器材,我们班可以一起用。”

王强和赵晓慧也凑过来,王强抱着篮球笑:“刘老师,我还能教你们班的体育生用‘篮球英语’背单词,比如‘dribble’就是‘运球’,记起来特别快!”赵晓慧则掏出画笔:“我可以帮你们画‘物理公式漫画’,把‘电路故障’画成玉米地浇水堵了水管,保证一看就懂!”

夕阳把操场染成了橙红色,楚运欢看着围在一起讨论的师生,突然觉得心里格外暖——之前的资源之争,不是为了“赢过”谁,而是为了“平等”,现在不仅平等了,还能和重点班一起分享方法,帮更多人进步,这才是最好的结果。

张大山慢慢走过来,把手里的玉米穗递给楚运欢:“楚家子,叔之前糊涂,了不少混账话。这玉米是刚摘的,煮着吃甜,你们复习累了,垫垫肚子。以后村里娃要是有不懂的,你尽管叫叔,叔帮你们找玉米副教具。”

楚运欢接过玉米穗,玉米叶上还带着新鲜的露水:“张叔,谢谢您。以后咱们村的娃,不管是复读还是应届,只要想读书,咱们都帮着——读书不是耗福气,是给村里攒希望。”

张大山用力点头,眼眶有点红:“对!攒希望!叔以后再也不瞎了,还帮你们宣传,让更多人知道,复课生也能有大出息!”

回到教室,楚运欢把教育局批的“冲刺基金”清单贴在墙上——上面写着“打印资料 500元、购买复习书 300元、实验器材共享费 200元”,旁边还画了颗玉米苗,写着“公平不是终点,是一起进步的起点”。同学们围过来,张磊指着清单笑:“以后咱们再也不用抄旧题了!我要把‘玉米地物理’整理成册子,跟重点班的同学一起用!”

吴文娇则掏出星星灯,插在教室中央:“以后晚上刷题,咱们就开着星星灯,不仅照走坏声音,还能照出好方法——咱们还要帮更多人,像李老师帮咱们一样。”

李老师走进教室,手里抱着刚申请下来的新实验器材清单:“同学们,下周咱们就能用实验室了,我还跟物理老师约好了,一起带你们做‘水桶浮力实验’,用你们最熟悉的方法,把知识点学透!”

教室里的掌声再次响起,楚运欢翻开笔记本,在最新一页写下:“距高考还有 20,资源公平了,朋友变多了,我们离博川师范,又近了一步。”他抬头看向窗外,张大山正骑着三轮车往村口走,车斗里的玉米穗堆得冒尖,夕阳落在车身上,像撒了层金粉——原来,公平不仅能让复课生发光,还能让偏见变成善意,让整个校园,都充满了成长的温度。

夜色渐深,复课班的灯还亮着。楚运欢和吴文娇一起整理“玉米地分垄法”的资料,准备明分享给重点班;王强在黑板上画“篮球英语”的单词表;赵晓慧在画“实验器材漫画”;张磊则在帮刘萌萌用“玉米地浇水”讲电路故障。笔尖划过纸页的声音、偶尔的讨论声、星星灯的微光,混在一起,像一首温暖的“互助夜曲”。

楚运欢知道,这场关于资源公平的胜利,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他们不仅要自己考上大学,还要带着更多人一起进步,像玉米苗一样,互相扶持着,朝着阳光,长得更高、更壮。而那片始终陪伴他们的玉米叶书签,此刻正躺在笔记本里,像一枚的勋章,见证着他们从“被歧视的复课生”,变成了“敢追光、会照光的追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