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二五七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二五七书院 > N次元 > 慢穿之男人如炉鼎 > 第338章 七零强国(42)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38章 七零强国(42)

“阮研究员您好,我是吕书辰,奉命来给您当助手。”非常官方的自我介绍,就好像两人根本不认识。

阮柒闻声抬头,顿时眼前一亮。站在门口的男人身材高挑,戴着一副金边眼镜,手里抱着几本外文书籍,看上去谦逊又干练。

这不是那个姑娘的哥哥吗?当时对她的手表非常感兴趣,那在书房,两人聊了很久。

你会英语吗?”阮柒直截帘地问。

吕书辰微笑点头。

“德语呢?”

“略懂一二。”

“日语?”

“日常交流和专业技术文献阅读没问题。”

阮柒的眼睛越来越亮,她放下手中的工具,绕着他走了一圈:“我记得你是真个正经的科研员,能力怎么样?应该很不错吧?”

吕书辰回答得不卑不亢:“在核心期刊发表过十二篇论文。”

阮柒一拍大腿:“就你了!来来来,先帮我把这篇德国文献翻译了。”她塞给吕书辰一沓厚厚的资料,然后又想起什么似的问道:“对了,你会煮饭吗?”

吕书辰推了推眼镜,微微一笑:“会一点。阮研究员问这个做什么?”

阮柒指了指那口高压锅:“改良后还没试过煮饭呢,正好中午了,你翻译完了顺便试试锅。”

吕书辰:“......”

于是,研究院最年轻的的高端人才,通晓三国语言的国家级科研骨干吕书辰,上任第一就被派去翻译资料兼煮饭。

阮柒还非常不客气的拍拍新助手的肩膀,语重心长地,“好好干,我看好你,记得把饭煮软一点,我胃不好。”

吕书辰推了推眼镜,看着眼前这个毫不见外就把自己当佣人使唤的女研究员,突然觉得往后的日子可能会相当......有趣。

“放心吧阮研究员,”他微微一笑,“我会让您满意的。”

自打吕书辰这个“全能助手”到位,阮柒的日子瞬间就滋润了起来。

以前她得吭哧吭哧自己去打磨安装查文献,现在只需动动嘴皮子:“书辰啊,那篇讲德国机械传动的最新论文,对,就那期《工程学快报》,帮我摘要翻译一下,重点看看摩擦系数那部分。”

吕书辰那边立马应声:“好的阮研究员,下午三点前给您。”

以前实验数据记录整理得她头晕眼花,现在只需抬抬下巴:“书辰,这几组压力测试数据,做个曲线拟合分析,方差别忘了。”

吕书辰已经打开了计算尺和稿纸:“明白,预计一时完成。”

看着这张和自己学长长得极为相似的一张脸,在自己的面前乖巧听话,阮柒都觉得很是舒爽。

学长也算是她的初恋了,可惜两人早都没有可能了,倒是这个男人还能图上一图。

甚至到了饭点,她都能理直气壮地指使这位国家级高端人才:“书辰,米和水比例1:1.2,用新改良的那档保压十分钟,记得掐表,这关乎咱们下一步的密封性研究!”

吕书辰推推眼镜,一丝不苟地开始量米淘米,活脱脱一个被科研耽误的特级厨师。

研究院里一干热都看傻了眼。都知道白部长送了个人来,没想到是这么个用法。这阮柒研究员哪是找助手,分明是请了位爷回来伺候自己——哦不,是让一位爷来伺候自己。

吕书辰呢,最初那几确实有点懵。想他吕大高工,在哪里不是被捧着供着,核心项目带头人,如今却在这儿给一口高压锅掐表煮饭?但他这人有个优点,或者“缺点”为人太有教养,责任心太强。

既然上级命令是“全力配合阮柒研究员”,那他就真的百分之百执行,哪怕是煮饭,也要煮出科研级的高度。

但渐渐的,他那点不经意间的漫不经心和被迫服从的心态,开始起了变化。

契机就是阮柒某吃完他煮的完美米饭后,抹抹嘴,轻描淡写地来了句:“嗯,密封性差不多了。书辰,接下来咱们搞个大的。”

吕书辰正在收拾碗筷:“阮研究员下一步想研究什么?更高效的高压锅?”

阮柒摇摇头,眼睛亮得惊人,她指着窗外很远的地方,家属院里不少正在搓衣板上奋力揉搓衣服的妇女们,出了一句让吕书辰手一抖差点摔了碗的话:

“咱们来搞一台国产的双缸洗衣机,解放华国女性的双手。”

吕书辰当时的第一反应是:这阮研究员是不是离婚刺激受大了?从高压锅到洗衣机,这跳跃也忒大零。而且这玩意儿国内几乎没有先例,技术难度不。

他试图委婉提醒:“阮研究员,这个领域我们缺乏技术积累,恐怕……”

“怕什么?”阮柒打断他,眉飞色舞,“原理不难,一个缸洗,一个缸甩干。电机、皮带轮、减速器、水密封……资料你来找,外语你擅长。机械部分我来搞定。咱们俩双剑合璧,还怕搞不出来?”

她得那么理所当然,那么信心满满,仿佛造洗衣机跟搭积木似的。吕书辰看着她那因兴奋而发光的脸,到嘴的质疑又咽了回去。行吧,你是领导,你了算。他认命地开始满世界找洗衣机的国外文献。

项目启动初期,吕书辰内心还是存疑的。他找来了一大堆英、德、日的相关资料,阮柒就窝在实验室里演戏演的辛苦,时而皱眉,时而恍然大悟,时而在草稿纸上写写画画,那状态整个表现出比当初搞高压锅时还疯魔。

她提出的一些想法在马行空得让科班出身的吕书辰直皱眉头。

“用这个型号的电机?功率不够吧?”“加个增速轮组呗!”“离心甩干桶的动平衡怎么解决?震动会很大。”“简单!底部加个重力平衡环,找厂子浇铸一个!”“密封圈长期泡水磨损会漏水。”“试试这个新材料,我瞅着高压锅的密封圈配方改改就能用!”

吕书辰常常觉得她的想法过于简单粗暴,但奇怪的是,几次争辩下来,他发现阮柒那种跳出传统框架的思维,往往能歪打正着地解决一些他看来很棘手的问题。

她不像他受过系统的工程学训练,但她对机械有一种近乎本能的直觉,动手能力极强,而且胆子特大,敢想敢干。

有一次,他们为了一个传动结构争了起来。吕书辰坚持要用教科书上标准的齿轮减速机构,认为稳妥可靠。阮柒却嫌那东西效率低噪音大,非要搞什么非对称的皮带轮组。

两人争得面红耳赤。“吕书辰同志!你这是教条主义!”

“阮研究员!您那个方案震动超标,不安全!”

“没试过怎么知道不行?出了事我负责!”

“这不是谁负责的问题!是科学!”

最后谁也服不了谁,阮柒干脆撸起袖子:“吵什么吵,做个样机试试不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