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二五七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他们是晚辈,不好指责这对夫妻什么,但阳回来给他们拜年,他们却一个全程苦着脸不开口,跟阳欠了他们八百吊钱似的,另一个则张口就骂,丝毫不顾现在还是大年初一。

阳让他们把自己赎回来,他们更是跟嘴巴被人缝住了似的,一问一个不吱声。

就这还好意思阳没良心?

阳的哥哥姐姐也很心疼自己妹妹,但他们都在这个家里讨生活,并不敢像堂兄弟们那样,大喇喇朝他们爹娘投去不赞同的眼神。

大丫捏着妹妹给的零嘴儿,心里难受得很,眼泪却一滴也不敢掉下来。

二丫紧紧握着姐姐的手,第一次希望自己能够快些出嫁,离开这个家。

她想着,等她嫁人了,能攒私房钱了,她就可以偷偷摸摸贴补妹了,却忘记了这世上并不是只有亲爹亲娘会让她身无分文,若是摊上不讲究的公公婆婆,她婚后的日子只会比婚前过得更加艰难。

盲婚哑嫁,且还是爹娘看聘金给挑婆家的姑娘,能不能摊上像样的夫家,可以是全靠运气。

阳走后没一会儿,她那些族人就也纷纷离开了。

他们不知道的是,阳她娘在他们踏出院门的第一时间,就伸手拿过了阳塞给大丫的那包东西。

打开发现是一包麻叶,夫妻俩既失望又怒意高涨。

自从去了谢莞娘那儿,阳就一比一胖,而且还穿的都是没补丁的新衣裳。

夫妻俩知道她过得好,就想让她想方设法贴补自家,然而阳却跟黏在谢莞娘身上了似的,让他们很难找到机会和她单独相处。

偶尔的几次,谢莞娘还好巧不巧的都给破坏掉了。

中秋、腊八、过年这种大日子,按阳是可以名正言顺回家来的,但阳却次次都是和谢莞娘一起过的。

他们孩子多,阳又是个并不受宠的女孩子,两裙是不介意阳是不是和他们一起过节,他们介意的,是阳连年节这种特殊时候都不想着回家,也从来都没想过要贴补爹娘和她两个哥哥。

这明摆着是翅膀硬了,和他们这些血亲都不亲近了,以后他们都别想沾她光了。这怎么行呢?

若不是害怕谢莞娘伸手问他们要钱,让他们要么拿钱赎人,要么就别废话,给他们好大一个没脸,他们都想直接找上门,要求谢莞娘放阳回家过年了。

现在阳好不容易回来了,却是不等他们拿捏她,她就先让他们在族人面前不大不丢了次脸。

若只是如此也就罢了,可她给他们带的东西,竟然就只有一包麻叶!

这么点儿东西够谁吃?更别提他们原本还指望着,阳能拿回来几包肉菜、糖果、糕点之类的值钱东西。

江远和郝玉买了那么多年货,姓谢的那死丫头又做好吃的,香的他们哈喇子哗哗的,现在是冬,啥东西往外头一放都能冻结实了,根本不带坏的,阳怎么就不知道藏起一些,带给他们吃呢?

她丁点儿大的一个人,又是个女娃,吃那么好、吃那么多、吃的自己都长肉了,竟也不知道省下一点儿拿回家,简直太可恨了!

两口子脸色实在太过难看,阳的哥哥姐姐大气都不敢喘,反倒是她那些族人,回家之后就把阳爹娘做的事情给自己家里人了。

如此一传十,十传百,很快村里人就都知道了。

众人什么的都有,但整体而言,还是同情阳的村民更多。尤其是陈里正和刘家五太爷,在听这事儿之后,两人又分别敲打了一次阳她爹。

暂且辖制住了蠢蠢欲动的那对夫妻,谢莞娘心满意足,她已经决定,等她的新房盖好,她就开始教阳识字算数。

这孩子懂事乖巧的令人心疼,未来变数太多,谢莞娘没把握能庇护她一辈子,所以就想尽可能多的教导她一些知识和技能,让她有朝一日就算离了自己,也能继续好好生活。

村里人拜年都是在上午,午时之后,大家基本都会留在家里补觉。

郝玉和江远也是这样,两人吃过午饭,洗了锅碗等物,就各回各屋休息去了。

吃完饺子就睡聊谢莞娘并不困,但她也没继续刺绣,而是和阳一起坐在暖呼呼的房间里面翻花绳。

她教了阳不少花样,丫头平时除了干活儿,就是学习如何干活儿,谢莞娘觉得这样的童年生活,以后回忆起来难免会有遗憾,所以就趁着眼下这个难得的闲暇时间,教了阳怎么翻花绳。

以后她还打算给丫头做个沙包,让她多一项娱乐活动。

两人一个教一个学,很快阳就忘记了上午回家拜年给她带来的那一点点不愉快。

她安慰自己,反正她爹娘不在意她的这个事儿,她早在生病被放弃时就已经知道了,实在没必要每次都为了他们的态度而难过。

大年初二是嫁出去的闺女回娘家的日子,汪芝虽然有个大姑姐也要回娘家,但她公公婆婆却都不是那种会把儿媳妇留在家里伺候自己闺女的性子。

他们家的几个儿媳妇,每年都会早早由自家男人陪着,回娘家去给爹娘拜年。

汪芝最开始也和她们一样,会在娘家待到下午甚至晚上再回家,但自从汪父过世,江远搬到郝玉家里,汪芝就再也没有这么做了。

虽然郝玉对她和陈召都很热情,也很喜欢她家的两个孩子,但她还是没办法做到真把这里当成自己娘家。

就算郝玉和江远再三挽留,她也还是会在吃过午饭之后就回家。

今年也是一样,在和郝玉、江远、谢莞娘、阳一起吃了顿丰盛午饭之后,汪芝就留下她给众人带来的东西,和丈夫、儿女一起回了自己家。

他们家初六那就分家,是以这次汪芝她们妯娌几个回娘家,陈父陈母还给他们派了一项任务——请她们各自的娘家人,在初六那到陈家来,见证他们老两口给儿子们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