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捏着长安来的急件,指节泛白。
帐外的风卷着雪粒子,打得帐篷簌簌响。
他抬头看眼外面,铅灰色的像是要塌下来。
\"殿下,真要回长安?\"秦红梅掀帘进来,身上带着寒气,藤甲上结着薄冰。
\"不回。\"李恪把信往案上一拍,\"李治这时候召我,明摆着是有人在背后搞鬼。平壤的事没了断,我走不了。\"
他心里透亮,这道圣旨来得太巧,八成是朝中对手想趁机把他调离前线。
\"那倭国营地...\"
\"照原计划办。\"李恪看向秦红梅,\"你的藤甲兵准备好了?\"
\"早备妥了!\"秦红梅拍着胸脯,\"弟兄们把藤甲都涂了泥,夜里不反光,保准跟影子似的。\"
旁边程咬金凑过来,看着藤甲兵往甲片上抹泥巴,忍不住笑:\"你们这是要去种地?\"
\"老程你懂啥。\"秦红梅白他一眼,\"这泥能吸光,倭国兵的哨卡看不清。\"
李恪没心思笑,从怀里掏出块玉佩,上面刻着个\"冲\"字。
是长孙冲的贴身之物,长孙雨哭着交给他的。
\"放火之后,把这个留在粮仓里。\"
程咬金眼睛一亮:\"栽赃给长孙冲?让倭国人和高丽人狗咬狗?\"
\"要的就是这个效果。\"李恪掂着玉佩,\"泉盖苏文和倭国武士本就互相提防,这一下正好挑唆他们内讧。\"
杜明月抱着个布包走进来,里面是用油纸包好的硫磺粉。
\"殿下,这是提纯过的硫磺,遇火就着,还能顺着风飘。\"
\"好。\"李恪点头,\"让藤甲兵把硫磺粉撒在粮仓周围,火借风势,烧得能更旺。\"
当夜里,雪停了。
秦红梅带着三十名藤甲兵,猫着腰往倭国营地摸。
他们的藤甲涂着湿泥,踩在雪地上只留淡淡的脚印,呼吸都特意放轻了。
营地外的哨卡上,两个倭国兵裹着棉袄打盹,手里的刀鞘在月光下泛着冷光。
秦红梅打个手势,两名藤甲兵窜过去,捂住哨兵的嘴,手里短刀一抹,干净利落。
\"按记号走。\"她低喝一声,领着人往粮仓方向摸。
杜明月早派人探过,粮仓在营地西北角,靠着片松林。
藤甲兵们分工明确,有的往粮仓的草垛上撒硫磺粉,有的用石头砸远处的马厩,引开巡逻兵。
秦红梅摸到粮仓门口,见守粮的倭国兵正围着篝火赌钱,怀里的酒葫芦晃来晃去。
她从怀里掏出火折子,吹亮了往草垛上一扔。
\"轰\"的一声,沾了硫磺粉的草垛瞬间燃起大火,火苗顺着风势往上窜,转眼就舔上了粮仓的木梁。
\"着火了!\"倭国兵吓得魂飞魄散,慌里慌张去提水桶,可桶里的水早冻成了冰。
秦红梅趁乱把长孙冲的玉佩扔在粮仓门口,吹声口哨,带着人钻进松林。
等倭国营地乱成一锅粥时,他们已经回了唐军大营。
\"成了!\"秦红梅摘下头盔,脸上沾的泥蹭成了花,\"那火大的,把都烧红了!\"
李恪站在营门口,望着西北方向的火光,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果然,没过两,斥候来报,倭国营地和高丽兵打起来了。
泉盖苏文认定是倭国人私藏了长孙冲,想独吞好处;
倭国武士则一口咬定是长孙冲勾结高丽人烧了粮仓,双方在平壤城下就动了手。
\"哈哈!这招真妙!\"程咬金笑得直拍大腿,\"现在他们自顾不暇,哪还有心思管咱们!\"
李恪却没放松,让人贴出告示,谁能拾到倭国营地烧剩下的粮食,哪怕是烧焦的米粒,都能到唐军大营换盐票。
盐票是用琉璃工坊的碎料做的,上面刻着记号,能换同等重量的盐。
这玩意儿在辽东比铜钱还管用。
附近的流民听了,都扛着筐往倭国营地跑。
烧焦的粮囤周围挤满了人,有的用手扒,有的用棍子挑,连嵌在泥里的米粒都抠出来。
一个老汉捧着半筐没烧透的糙米,颤巍巍来换盐票,咧着没牙的嘴笑:\"多谢将军体恤,这下能给孙子腌点咸菜了。\"
李恪看着那些忙碌的流民,心里踏实了些。
这些粮食虽然不多,但能解燃眉之急,还能让流民们有口饭吃,免得被逼得去投担
秦红梅带着女兵队给流民发盐票,看着那些花花绿绿的琉璃碎片,忍不住道:\"这盐票做得跟玩似的,比铜钱好看。\"
\"好看才管用。\"李恪道,\"让他们觉得稀罕,才会好好收着。\"
正着,一个士兵连滚带爬跑过来,脸上结着霜,嘴唇冻得发紫。
\"殿下!不好了!\"他怀里抱着个冻硬的信筒,\"去长安报信的弟兄回来了,...运粮队在摩岭遇着暴雪,被困住了!\"
李恪心里咯噔一下。
摩岭是去平壤的必经之路,山高路险,一旦暴雪封山,别运粮,就是人都难过去。
他抬头看向西北方,那里的空又开始飘起雪粒子,比上次更大。
\"这下麻烦了。\"程咬金也收起了笑,\"咱们烧了倭国的粮,自己的粮也断了,这是要喝西北风?\"
李恪没话,只是紧紧攥住了手里的盐票。
琉璃碎片在掌心硌得生疼,像块冰。
没有粮,别攻城,就是守都守不住。
这漫的大雪,来得真不是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