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二五七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安顿下来后,梁毅第二就跟着张建国去羚子厂。

他换上了一身工装,直接进了生产线。

多年的技术功底让他很快摸清了门道。

哪里流程可以优化,哪个环节良品率偏低,他一眼就能看出问题。

他不像有些老师傅那样只动嘴,而是亲自上手调试设备,跟工人们一起琢磨。

没过多久,工人们就对这个新来的,话不多但技术硬、没架子的梁工心服口服。

张建国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彻底把生产和技术这一大摊子事交给了梁毅,自己则更能腾出手去跑订单、拉关系。

都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

有了梁毅在厂子里给他看着这一摊子东西,他是彻底放心了。

安敏也没闲着。

她先去了李红梅介绍的一家外贸公司面试。

她的俄语水平和沉稳得体的谈吐让老板很满意。

但一听她家刚搬来,孩子还可能需要照顾时间,就有些犹豫。

他们只答应让她先做兼职翻译,处理一些苏联方向的信函和资料。

工资按件计算,收入不算稳定。

安敏手里倒是有妈妈留下来的遗产,但是她还是更喜欢自己脚踏实地的干。

原本她打算拿出来一部分,租房用,却被李红梅给拦住。

什么,他们这有空房间,别浪费那钱。

这晚上,安敏一边帮着李红梅整理厂里的一些单据,一边聊起白面试的事。

李红梅:“安姐,给人打工终究是看人脸色,赚个辛苦钱。”

“你看现在来这边找机会的苏联人越来越多了,都是来采购电子表、服装、家电这些东西的。”

“他们语言不通,人生地不熟,经常被坑。”

安敏心中一动:“是啊,我今在外贸公司也看到两个苏联商人,跟翻译沟通好像有点费劲。”

李红梅笑着整理单据,继续着。

“这就是机会啊,你俄语这么好,又懂国内的情况,老梁现在还能从厂里拿到优惠价的电子元器件。”

“咱们不如自己干点啥?哪怕先从处做起。”

这话点燃了安敏心里的火苗。

她想起白看到那些苏联商人焦急又有些茫然的样子。

又想到丈夫管着的厂子生产的那些物美价廉的电子配件。

“红梅,你……我们要是搞个的翻译服务社,顺便帮这些苏联客商联系货源,带着他们去熟悉的厂子看货、谈价格,从中收取一点中介费或者翻译费,行不行得通?”

“太行了!”

李红梅眼睛一亮,她就等着安敏这么呢。

“这江…对,牵线搭桥,咱们不用压本钱,就靠你这张嘴和咱们的人脉关系。”

“我先介绍几个信誉好的厂家给你,建国那边电子厂的零配件也可以算一份。一开始可能赚不多,但积少成多啊!”

两姐妹干就干,安敏立刻着手准备。

她没什么本钱租门面。

所以就在张建国电子厂门口不远处的临街位置。

借了老乡一个杂货店门口的一点地方,放了张桌子,挂了块手写的牌子。

“中英俄翻译、商务咨询。”

中英俄三国语言都樱

她又让梁毅帮忙,用厂里的油印机印了一些简单的传单。

上面用中英俄文写着服务内容,让李红梅分发给她认识的一些厂家老板,也托人带到苏联商人常住的宾馆去。

生意起步比想象的难。

开头几,桌子后面门可罗雀,只有好奇张望的人。

安敏心里有些打鼓,但面上依旧镇定,就坐在那里看着俄语书,或者整理厂家产品的资料。

转机发生在一个下午。

两个身材高大的苏联男人在杂货店前徘徊,指着各种商品用俄语激烈地讨论着,看起来又着急又无奈。

杂货店老板听不懂,只能比划手势。

安敏深吸一口气,起身走过去,用流利的俄语微笑着:“你们好,先生们,需要帮忙吗?”

那两个苏联人一愣,随即脸上露出巨大的惊喜,仿佛听到了乡音。

原来他们想采购一批电子计算器和晶体管收音机。

但之前找的翻译不靠谱,带他们去的工厂价格虚高,他们觉得被骗了,正不知如何是好。

安敏仔细听了他们的需求,心里迅速过了一遍李红梅和梁毅提供的厂家信息。

她没有大包大揽,而是:“我可以为你们提供翻译服务,并按时收取费用。”

“同时,我可以根据你们的要求,推荐几家我认为质量可靠、价格公道的工厂,并由我陪同你们去洽谈。”

“最终选择哪家,由你们自己决定。你们看可以吗?”

这种坦诚和专业的态度立刻赢得了苏联客商的信任。

安敏按照约定,先收取了一的翻译服务费,然后带着他们跑了三家电子厂。

其中一家就是张建国的厂子,梁毅提前打好了招呼,给出了合理报价。

在安敏清晰准确的翻译和协调下,双方沟通非常顺畅。

最终,客商对比之后,选择了其中一家他们认为性价比最高的。

巧了,正是张建国的厂子,两缺场签下了一笔不的订单。

送走千恩万谢的苏联客商,安敏长出了一口气,感觉腿都跑细了,但心里充满了成就福

晚上,她不仅拿到了事先谈好的翻译费,张建国还乐呵呵地塞给她一个红包。

“安姐,你这可是给我们厂拉来了大客户!这是你的中介提成!”

梁毅下班回来,看到妻子闪闪发光的眼睛,和桌上那笔不算少的收入,也由衷地为她高兴。

“看来你这翻译服务社开张大吉啊!”

安敏笑着点头:“虽然刚开始,但路子好像摸到了一点。”

“不只是翻译,关键是提供信任,帮他们找到对的资源。”

就这样,安敏的生意慢慢做了起来。

她收费合理,办事可靠,介绍的生产厂家质量有保障,口碑逐渐在的苏联客商圈子里传开。

找她的人从偶尔一两个,慢慢变得多了起来。

她不再仅限于电子产品,也开始接触服装、日用百货等苏联市场的紧俏商品。

夫妻俩一个管生产,一个拓市场,虽然忙碌,却方向明确,干劲十足。

有了这个翻译店,她可以很合理的变卖空间的东西,为将来在南方安营扎寨,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