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二五七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安国大长公主都判了,她女儿威德县主肯定也跑不了。县主与国无功,与民无利,与其母沆瀣一气,残害百姓多人,罪无可赦。判处斩立决,褫夺封号,罚县主私人财产归入国库,专款用于燕地育幼堂的开销。

其夫受连座,削职为民,终生不能再入仕。其子女不得余荫入仕,闭门静思已过。

官员们面面相觑,安国大长公主母女作为宗族成员,这么判决已经是挺重的处罚了。不过,也有一半以上的官员寻思,陛下大义灭亲,为民除害,做得不错。

张显臣由衷地佩服,这样处罚才正确,总是议亲议贵的,那些达官显贵犯罪成本太低,所以才肆无忌惮。以前看八皇子被皇后保护得太好,以为会没主见,管不了一个大国,现在看着,新帝还是挺厉害的。

张显臣出列道:“陛下英明,处置得当。臣这次在两地共搜救出三十三名女子,最大的一个十六岁,最的才八岁。都是被毒哑的,又不识字,没什么技能,一个个可怜巴拉的,又无家可归。陛下看,该怎么处理?”

皇帝道:“母后了,这些女子可怜,估计没有去处,暂时先送到宫里安置。朕让太医给她们医治一下,等身体恢复了,母后另有安排。”

张显臣松了一口气,这些可怜的女子,他是没办法了。她们不识字,又不会话,身体孱弱,还没有什么技能,就是当奴仆,怕大户人家不愿意要。要是太后肯安置,以她的权势和能力,肯定是比较妥帖的。

太后要这些女孩子做什么呢?真有用,空间如今只剩下良玉一个人,四个女孩都愿意出空间,有了自己的去处。大的红梅当了新帝跟前的大女官,二的青梅嫁给了暗龙卫首领,如今暗龙卫也交给新帝接管。三的绿梅嫁给孙连智的长子,四的蓝梅暂时在太后身边伺候。

良玉也是五十来岁的人了,又不愿意出空间,一个人又闷又累。青衣君祠每有那么多活儿,不让她干,她太无聊了。太后心疼她,就想着找合适的帮手,一边跟她作伴,一边帮她干活。

这一批女子挺合适的,不识字,不会话,就不会泄露空间的秘密。没技能,又无家可归,才会更听话。她们死里逃生,没有退路,如今让她们进空间跟着良玉。平日养养花,种种树,逗逗鸟。气温不冷不热,吃穿不愁,互相作伴,岂不是一个好的归宿。

太后让三十三个女孩吃了迷药,趁她们昏迷,让青青把她们收入空间,送到青衣君祠,交给良玉调教。良玉有了这些帮手,更有事干了,把这些女孩当自己女儿一样。教她们识字、算术、养花、种树,又指导她们做好吃的,缝制衣服。

女孩们也很满意,这里对她们来,宛若宫。青衣君祠里,种满了漂亮的花卉,主殿前的那株牡丹花王,更是罕见。松林下有几只海东青、仙鹤,悠闲地散步。

最主要的是有安全感,这里没有害她们的人,有吃有喝,肉类新鲜,五谷香甜,果蔬丰富,河水清澈,煮沸泡茶清香无比。太后娘娘仁慈,赏下来的衣料都是品质不错的,轻韧艳丽,是她们从来没有见过的。

每干完活儿,跟着良玉姨母学识字,学书写,学算术,听她读故事或讲道理给她们听,真有意思。两条青蛇跟着良玉姨母,怡然自得,大鹦鹉英英飞来飞去,一到晚地不住嘴,很是聒噪。

皇帝向张显臣询问了民间杀子逃税事件的情况,知道是东陈国税务有些不合理的地方。比如岭南、蜀地、黔州、陇右、朔方、安西、安北、安东、安南那些地方一般不收税,只有在国逢大难或有战争的时候,才临时征税。

而两湖和江南自古繁华,稻米产量大,品质好,每年都收重税。地方官吏又从中渔利,寅吃卯粮,一年赶一年的税,朝廷查出来了,杀一批官吏,然后就人死账销了。两湖和江南虽好,也不是每年都风调雨顺大丰收,遇到灾荒年景,百姓的日子没法过。

江南有杀子的习惯,在灾年出生的男孩子,不卖掉就得按丁纳税,本来就欠收,还要多交税,岂不是雪上加霜。没法子,只能给地方管户籍的官吏塞些钱,让他们把儿子登记成女儿,就可以不纳税了。

要不,生在灾年的孩子命不好呢。除了私改性别,还有些人没有什么门路,也拿出不出太多的钱财贿赂官吏,干脆心一横,把孩子卖给牙校牙行也不愿意收太的孩子,不好养活。卖不掉的孩子就干脆扔了,自生自灭去吧。

皇帝跟舅父和表哥商量了一下,决定对岭南、蜀地、贵州征收适当的赋税。减轻江南和两湖的农业税,并彻查这几处的官员,凡有问题的,一律重处,争取堵上税务漏洞。

朝廷出资,维护一下茶马古道、丝绸之路、河西走廊的商路,让各地官府联手折冲府的府兵,收拾一下沿路的土匪路霸。让户部主管,有偿征用河工,疏通一下大运河,让漕运更加畅通迅捷。

这些举措一下来,有人欢喜有人愁,岭南的地方势力蹦跶得最欢。不过,蹦跶也没用,太后早有部署,南海何氏、安远侯长孙远父子,都不是好惹的,有他们出面,全都镇压下去了。蜀地最不好弄,山多路难,山匪众多,乱民也跟着闹腾,动用了大军,才理顺下来。

到黔州,是个少数民族汇集之地,当地的土人自成一体,不怎么搭理朝廷。宋王殿下在黔地镇守多年,可惜去年一病去了,如今是儿子继承了爵位。宋王不到三十岁,是个文静的性格,他的生母又是土族人,一向对土人亲厚。

朝廷要求黔州这边征税,破坏了各族之间的平衡,顿时乱了起来。太后知道后,把皇帝叫过去,了他几句。

意思是,岭南征税好,广州是先帝给儿子的封地,安排的都是心腹官员。长孙远父子又在韶州,把那边治理得极好,岭南富庶。加上南海何氏是自家亲戚,三姨母又是个聪明晓事的,定会大力支持。

蜀地也好办,虽然山川地形复杂,但是自来是府之国,朝廷陈有重兵。只要扼制住地方豪强,杀灭山里占山为王的土匪,让百姓安居乐业。加征点税务,应该也没什么大事,征税不要钱帛,改为征粮为好。

但是黔州那边,还是不要征税,维持原来的相处模式。一个国家,安稳是首要的,少数民族汇集之地,施政更要谨慎。黔州多山地,水脉也多,出产稻米、茶叶、香料、木料。可以用盐、糖、药物、文具之类与少数民族进行贸易,交换他们手中的稻米和木料。

皇帝心中不痛快,他是一国之君,母后有些管得太宽了,违反了后宫不得干政的祖训。太后人老成精,看出来儿子心中不爽,赶紧哄哄他。

太后笑道:“茂儿,你别生气呀。你没当过太子,先皇也没怎么教你如何执政,只在病重时,让你们三兄弟监国。恐怕三兄弟各怀心思,巴不得对方出纰漏呢。无论是治国,还是生活,有很多事,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能着急。

母后虽是后宫妇人,但在先帝身边待了十多近二十年,很多大事都是亲身经历过的,多少有点心得。”

皇帝听了这话,心气才顺了一点,点点头,示意知道了。忽然问了一声:“母后,朝臣们了,偌大的后宫只有皇后一个,实在是与旧制不合,要求后宫添人。儿臣也没有主意,母后看该如何答复?”

太后想了一下,问皇帝:“这是帝王家事,母后也不好太过强迫陛下。茂儿自己有什么想法?想听听你的真心话。”

皇帝道:“皇后脾气不大好,人又很强势,儿臣有点怕她。不过,儿臣也觉得,后宫只有一个皇后,有点不合旧制。”

太后点头:“是啊,后宫只有一个中宫皇后是不行的,早晚要进人。陛下有什么合心意的人选吗?皇后虽然强势,也是个通情达理之人,给她一点时间,她会习惯的。”

皇帝摇头:“自从父皇让儿臣与兄弟们一起监国,儿臣就提着心劲,就怕辜负了父皇的信任,又怕兄弟们笑话。一个家庭尚且有一大堆事,何况一个国家,都有闹心的事。后来登上皇位,掌控东陈亿万生灵的未来,哪里还有心想男女之情。”

太后有些意外,这个娇生惯养的儿子,能想到这里,真是个皇帝的材料呢。太后笑着夸了一句:“吾儿心系万千生灵,是当皇帝应有的胸怀,不错,不错。既然暂时没有心情,再等等也校皇后如今只有一个儿子,还是有些势单力孤,再生几个孩子,地位就稳定了。”

皇帝也笑了:“母后,你还真是为皇后考虑,怕她中宫地位不稳,暂时不主张后宫进新人。朕也是皇后的丈夫,孩子的亲父,自然希望他们母子平安。”

太后道:“前朝往事太久远,母后也不准,不便置评。只本朝开国以来,皇后位置稳固的,后宫与前朝都稳定。皇后反复废立的,都会出现不稳定。你与皇后是结发夫妻,感情不错,皇后又是个能干懂事的,当婆母的也希望她好啊。”

皇帝细寻思一下,这话有几分道理,洛坤闱是个大气的,当皇后很合适。这可是舅父和母后商量好,精心挑出的人选,他接触后也很满意。如今儿子李尚快两岁了,很是可爱。太后很喜爱这个孩子,成去看,祖孙俩常常牵着手散步。

太后还,将来让二姨父顾廉当太子少师,专门教导孙子的文学方面,又让表兄王雷给孙子当武师,教他一些武艺。这意思很是明显,是把皇长子往储君的方向培养呢。本来嘛,这是自己的嫡长子,只要身体和智力没有问题,当太子是名正言顺的人选。

到了这一年的腊月,岭南第一次上交赋税,钱、帛、粮、盐、糖都有,数量超出了所有饶意料,这一道的税收,抵得上江南二道的赋税了。蜀地也平稳了,剿灭了四十二处山匪,收拾了六股闹腾的蜀地大豪族,光缴获和没收这些饶资产,都够交两年的赋税了。

黔州那边通过谈判,也都安静下来,都在东陈国的治下,朝廷也不是不讲道理。土人一听不征税了,也没那么大怨言了。

土司们想着,要是朝廷愿意用盐、糖、药物、书籍、文具,来换他们手里的稻米、茶叶、木料,也不是不可以,价格差不多就好了。反正他们确实需要这些东西,朝廷主动送过来交换,还省了运费呢。

林家私下找到王右相,意思想让他们家的女孩进后宫,请王右相跟太后娘娘和皇帝提一提,看上头的意思。王右相闻弦歌而知雅意,这是奔着妃位去的,林家特别注重培养孩子,就是想通过联姻,逐步提高自家的地位。

太后听了袁夫饶话,叹口气:“嫂子,林家这些年一直跟着咱们的战车,算是自己人。林家的女儿培养得不错,本来是想选一个年龄合适的进宫。只是,广平为母妃和林家要好处,闹腾了几场,惹得哀家心里不痛快,就不让林家女子入宫吧。”

袁惜时心中暗暗叹气,广平公主这些年百事顺遂,有些飘了。太后和皇帝知道你的好处,会在适当的时候给你安排。他们可以给,可你不能上赶着去要,这不是挟恩自重嘛,上位者都讨厌这样的行为。

一来,怕其他人家有样学样,有一些功劳就立竿见影地要好处。二来,怕养成贪得无厌的习惯,他们给不起。

太后想了一下又道:“嫂子,跟你句实在话,要是林家有意让孩子入宫,再等一等。皇后是个好孩子,哀家选的,硬把人家拉入皇家的漩涡,心里上过意不去。只要皇后不犯大错,她永远是皇后。她现在只有一个儿子,有些孤单,再生一两个,哀家才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