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骄阳炙烤着晋西北平原,龟裂的田地上蒸腾起扭曲的热浪。李云龙蹲在刚挖好的反坦克壕边,指尖捻起一撮干燥的黄土。远处传来引擎的轰鸣声,三辆缴获的日军卡车正在训练场上学着蛇形机动,扬起的尘土像一条黄龙。
\"团长,省城的情报。\"侦察连长孙大胜猫着腰跑来,这个从晋绥军投诚过来的老兵脸上多晾新疤,\"鬼子从东北调来了战车中队,清一色的九七式中型坦克。\"
李云龙展开情报图,上面详细标注了坦磕性能参数:57毫米短管炮,两挺7.7毫米机枪,装甲最厚处25毫米。他眉头拧成了疙瘩——独立团现有的武器,连坦磕皮都蹭不破。
\"老赵那边怎么?\"
\"正在试制反坦控雷。\"孙大胜擦了把汗,\"但缺一种特种钢材,弹簧片强度不够。\"
兵工厂的窑洞里热得像蒸笼。老赵正带着徒弟们改造缴获的日军炮弹,见李云龙进来,老铁匠举起个怪模怪样的铁疙瘩:\"团长,您看这个'铁西瓜',装药五斤,专啃坦克履带!\"
李云龙掂拎,突然问:\"能扔多远?\"
\"力气大的...二十米?\"老赵挠挠花白头发,\"再近就...\"
话没完,窑洞外突然传来急促的哨声。通讯兵气喘吁吁地冲进来:\"报告!前沿观察哨发现日军装甲纵队,距离黑云岭不到三十里!\"
作战会议在指挥部紧急召开。墙上挂着的手绘地图上,几个红色箭头直指根据地核心区域。李云龙用刺刀鞘点着黑石峪:\"这里地势狭窄,坦克展不开,是伏击的最佳地点。\"
\"可咱们拿什么打?\"张大彪拍着空荡荡的弹药箱,\"全团的炮弹加起来不够喂饱一辆坦克!\"
\"用脑子打!\"李云龙转向角落里的林,\"那种特种钢材,省城仓库具体在什么位置?\"
这个日本反战士兵赶紧摊开地图:\"火车站...东侧仓库...有武装巡逻...\"
计划在敌情压迫下迅速成型:由孙大胜带队伪装成日军工兵混入省城;王喜武的狙击组负责制造混乱;李云龙亲率主力在黑石峪设伏。最关键的是速战速决——必须在日军坦克赶到前弄回特种钢材!
傍晚时分,孙大胜的队伍出发了。十二个精挑细选的战士穿着改装的日军军装,卡车也是缴获的九四式,连车牌照都仿制得一模一样。林作为技术顾问随行,他的日语能应付一般盘查。
李云龙站在村口送行,突然拽住孙大胜:\"记住,东西到手立刻撤,别恋战!\"
\"放心吧团长。\"孙大胜拍了拍藏在座位下的冲锋枪,\"俺还等着回来喝庆功酒呢!\"
黑石峪的伏击阵地连夜构筑。战士们挖了三道反坦克壕,在关键位置埋设老赵特制的\"铁西瓜\"。李云龙亲自检查每个火力点,不时蹲下来用望远镜观察预设射界。
\"团长,您看这样行不?\"王喜武指着崖壁上悬着的巨石,\"砍断绳索就能封路。\"
李云龙刚要话,电台兵突然跑来:\"孙连长来电,已抵达省城!\"
省城火车站戒备森严。孙大胜的\"工兵队\"却大摇大摆地开到了东仓库门口——林伪造的派工单起了关键作用。站岗的日军曹长检查证件时,孙大胜故意用关东腔抱怨:\"八嘎!这批钢材要得急,耽误了前线工事,你切腹吗?\"
仓库里的情景让众裙吸凉气:成堆的钢板上都标着\"特种军用\",但最需要的弹簧钢却在最里侧,需要起重机才能搬运。
\"动作快!\"孙大胜低声命令,\"两个人放哨,其余人装车!\"
战士们两人一组,用液压剪切断捆扎带。就在第三块钢板刚抬上卡车时,月台突然响起刺耳的警报声!
\"暴露了!\"林脸色煞白,\"是...是例行检查...\"
孙大胜当机立断:\"继续装!能装多少装多少!\"着抄起冲锋枪就往外走。
站台上,五个日军正朝仓库走来。领头的军官狐疑地打量着这队\"工兵\",手已经按在了枪套上。孙大胜点头哈腰地迎上去,突然一个箭步贴近,匕首直接捅进对方心窝!
\"打!\"
激烈的枪战在站台爆发。王喜武的狙击组准时在铁道另一侧制造爆炸,吸引了大部分守军。孙大胜带着人拼命装车,直到卡车轮胎都压扁了才跳上驾驶室。
\"撤!全体撤退!\"
卡车咆哮着冲出仓库区,子弹在后挡板上溅起火星。转过一个急弯时,车厢里的林突然大喊:\"停车!快停车!\"
前方铁道口正在缓缓降下栏杆——一列军列即将通过!孙大胜猛踩油门,卡车像头发狂的公牛撞断栏杆,在火车汽笛声中惊险掠过!
黑石峪这边,李云龙正带着战士们做最后准备。老赵用普通钢材赶制的十几颗反坦控雷虽然威力不足,但总比没有强。所有人都在焦急等待孙大胜的消息。
\"团长!\"观察哨突然大喊,\"坦克!鬼子的坦克来了!\"
地平线上,六个钢铁怪物排成楔形队形缓缓逼近,履带碾过庄稼地的声音像磨盘碾碎骨头。每辆坦克后面都跟着十几个步兵,刺刀在烈日下闪着寒光。
\"准备战斗!\"李云龙的声音在战壕间回荡,\"记住,专打履带和观察窗!\"
第一辆坦克在距离前沿阵地五百米处突然开火!57毫米炮弹在战壕前炸起冲土浪,几个战士被震得口鼻流血。紧接着机枪子弹像泼水般扫来,压得人抬不起头。
\"放近打!\"李云龙咬牙切齿地命令。
坦克群毫无顾忌地向前推进,根本没把这群\"土八路\"放在眼里。当领头坦克碾上第一道反坦克壕时,老赵的\"铁西瓜\"终于发威了!
\"轰!\"
剧烈的爆炸将坦克右侧履带炸成碎片。这个钢铁巨兽顿时像被斩断腿的螃蟹,在原地徒劳地打转。其余坦克立刻分散队形,开始用机枪扫射可疑位置。
\"狙击组!\"李云龙一声令下,王喜武的射手们专打坦克观察窗。虽然无法击穿装甲,但子弹打在观察缝上的火星足以干扰车组视线。
战斗陷入胶着。八路军缺乏有效的反坦克武器,日军坦克也不敢贸然深入反坦克壕区域。就在双方僵持时,西南方向突然尘土飞扬——孙大胜的卡车终于回来了!
\"团长!东西到了!\"孙大胜跳下车时左臂还在流血,但脸上带着胜利的喜悦,\"够造三十颗地雷!\"
老赵二话不带人卸货,现场改造起反坦控雷。特种钢材的弹簧片果然不同凡响,能将地雷弹射到坦克腹部爆炸。
黄昏时分,得到加强的八路军发起反击。新式地雷像长了眼睛般钻到坦孔部,接二连三的爆炸让日军阵型大乱。一辆坦克试图迂回,却不慎栽进伪装过的陷坑,成了活靶子。
\"冲锋!\"李云龙跃出战壕。战士们如潮水般涌向瘫痪的坦克,用燃烧瓶和集束手榴弹挨个\"点名\"。日军步兵见势不妙,丢下坦眶头就跑。
当最后一辆坦克在烈焰中爆炸时,整个黑石峪都回荡着八路军的欢呼声。李云龙却蹲在弹坑边数着伤亡名单——又有十七个好伙永远留在了这片焦土上。
\"值吗?\"张大彪摸着缴获的坦克机枪问道。
李云龙没回答,只是望向正在拆卸坦克零件的老赵。那些精密的光学仪器和特种钢材,将是兵工厂最宝贵的原料。
夜深了,临时营地里篝火点点。林正给战士们讲解坦克构造,这个日本兵的专业知识让众人听得入迷。李云龙独自巡视哨位,突然听见孙大胜的帐篷里传出压抑的呻吟声。
撩开帐帘,只见军医正在给孙大胜取子弹。这个硬汉咬着一根木棍,满脸都是冷汗。
\"怎么样?\"李云龙轻声问军医。
\"弹头取出来了,但失血太多...\"军医摇摇头,\"需要输血...\"
李云龙撸起袖子:\"抽我的!老子血多!\"
输完血已是凌晨。李云龙头晕眼花地走出帐篷,发现老赵蹲在坦克残骸旁发呆。月光下,老铁匠的背影佝偻得像棵老树。
\"想啥呢?\"
\"团长...\"老赵指着坦克炮塔,\"这57毫米炮...咱能改成山炮...\"
李云龙眼前一亮。是啊,缴获的不仅是钢材,更是升级装备的机会!他拍了拍老赵的肩膀:\"需要多久?\"
\"半个月!\"老赵突然来了精神,\"就是缺炮架用的白橡木...\"
\"明派人去砍!\"李云龙望向远处起伏的山峦。在这片饱经战火的大地上,希望就像这夏夜的星辰,看似遥远,却始终闪烁。
新的战斗,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