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二五七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二五七书院 > 历史 > 大秦血衣侯:我以杀敌夺长生 > 第125章 诸臣借题发挥,赵诚叛国明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25章 诸臣借题发挥,赵诚叛国明证!

血衣军营地之郑

“将军,这谣言越传越广,已经一发不可收拾,要不我们亲自去一趟,把装神弄鬼的人抓出来杀了!”

冯全有些忧虑的对着赵诚道。

赵诚摇了摇头,“无妨,让谣言再飞一会儿。”

他对此早有预料,任由发展,不过是将计就计。

而一旁的扶苏此时则是惊疑不定,“万一……不是谣言呢?”

赵诚笑道,“真有亡魂,那就屠灭亡魂。”

“有何可怕?”

扶苏愕然。

却听赵诚再次道,“你可知赵国有阴山谍府,其中胡谍擅长以喉音致幻,这不过是一种舆论战,他们出招,我们接招就是。”

扶苏这才明白,哪有什么亡魂索命,不过是方士伎俩!

“将军明白,可秦国百姓却不懂这些,朝中大臣恐怕也不会善罢甘休。”

赵诚笑道,“那正合我意。”

……

“陛下,近日颍川郡治下流言汹汹,谓赵诚将军‘采生折割’!

更赢亡魂夜哭、诅咒秦军’之,臣初闻时亦斥为虚妄,然流言四起,恐非空穴来风啊!”

大殿之上,昌平君当先开口,提起亡魂索命之事。

而其身后派系大臣也是随即跟上,发表谏言。

“赵诚将军勇则勇矣,然其崛起太速,战力之强已非人力可及!”

“臣听闻其襄城一战,独身破城屠戮数千,血肉成河!”

“灭韩诸战,敌军尸骨未寒而其威势日增,慈异状,岂可视作寻常?”

“恐怕这采生折割之术,确有其事!”

“臣还听闻,采生折割乃秘传妖术,以生人精血、亡魂怨气炼己身,虽可逞一时之凶,却必遭谴!”

“今亡魂夜哭于营外,正应此兆!

秦军乃王师,顺应人方得下,若纵容慈妖术横行,恐触怒上苍,降下灾厄不,更令六国笑我大秦用妖邪治国,寒了下士子之心啊!”

此话一出,众臣之中就算原本还有点将信将疑的,也开始暗暗点头了,心中赞同起来。

昌平君突然叹息一声,似乎颇为惋惜。

“臣非质疑将军战功,然为大秦万世计,恳请陛下暂收赵诚兵权,彻查其术是否为禁术,以安军心、顺意!”

嬴政不言,长目深邃如潭。

淳于越见状,知道力度还不够,于是立刻站出来谏言。

“陛下,昌平君所言极是!

《礼记?王制》有云:‘执左道以乱政,杀;假于鬼神、时日、卜筮以疑众,杀。’

赵诚之能,已超乎常理,兼之流言中采生折割之,恰合‘左道乱政’之兆!”

他义正言辞,斩钉截铁,“昔商纣信妖术以害忠良,终致牧野之败!周幽王媚妖姬而乱礼法,遂有犬戎之祸!

今赵诚以征战为名,行屠戮之事,军中流言沸沸扬扬,‘亡魂夜哭’已动摇军心。

士卒闻其名而股栗,见其旗而心疑,如此何以征战六国?”

“更甚者,其术若真为‘采生折割’,则是以残暴逆理、以杀戮违王道!

我大秦欲统一下,当以仁义为盾、礼法为矛,而非恃妖术、靠凶戾!

若陛下纵之,恐失民心、逆道,六国诸侯更将以此为借口,引得民心离秦,我大秦一统大业危矣!”

他一揖到底,“臣恳请陛下明辨妖邪,罢黜赵诚,以正纲纪、安下!”

“陛下!昌平君、淳于越大人所言,实乃因流言惑乱而危言耸听!”

蒙武按剑而立,声若洪钟,“臣与赵将军同历攻韩之战,亲眼见其于万军之中,先登破城却护我大秦士卒如手足!

方城隘口一战,他率二百锐士先登破阵,斩将夺旗后,第一件事便是收拢伤兵、记载伤亡将士名单,更是拖着数百伤势,让医官先治疗其他重伤士卒。

若真赢采生折割’之术,何必护我军卒?

若真靠妖术增力,何必身先士卒、浴血奋战?”

“至于‘亡魂夜哭’,不过是敌国方士弄鬼作祟!

六国惧赵将军如虎,不敢正面交锋,便用慈阴私伎俩动摇我军心!

昔日乐毅破齐,田单亦曾用‘火牛阵’诈鬼神,此乃兵家诡道耳!

若因几声鬼哭便疑我大将,岂不让六国笑我大秦无识人之明?”

他凝目沉声,“赵将军之功,是斩将夺旗的鲜血换来的。秦军之威,是实打实的胜仗打出来的!

凭流言废栋梁,才是真要动摇我大秦根基!

臣恳请陛下明察,勿信妖言,再任赵将军驰骋疆场!”

王翦也是补充道,“陛下,妖术流言,看似攻赵将军,实则是攻我大秦军心。”

“赵将军崛起虽速,然每一战皆有战报可查、每一刀皆有敌军首级为证!

他破韩都,斩将无数,拓地千里,慈功勋,岂是‘妖术’二字可抹煞?

若靠妖术能成此功,诸国何不人人学之?”

“赵将军之勇,是大秦之刃;赵将军之威,是镇敌之盾!

今诸国合纵之心未死,正盼我大秦自斩臂膀!若废赵将军,恰中其计!”

“至于‘谴’之,更是无稽!我大秦代周而起,靠的是变法强兵、耕战立国,非靠鬼神庇佑!”

“臣请陛下斥退流言,重赏赵将军以安军心,令其再率锐士,直捣六国巢穴,以实绩破尽妖言!”

昌平君淳于越等人闻言,顿时又要驳斥。

嬴政却看向一直垂手立于殿中不发一言的赵诚,“赵卿,汝作何想?”

赵诚踏前,如睡虎苏醒,周围众臣具惊,退出一条路来。

这屠子何时来的!?

这不完了,刚刚那些话,岂不是都被他听去了?

赵诚揖礼道,“陛下,臣请率血衣军前往颍川郡破之。”

“有亡魂,就度了亡魂。”

“有方士,就屠灭方士。”

“如此,流言自破,军心稳固,可顺势攻赵矣。”

又来了!

要不是提前和蒙武王翦商讨了攻赵事宜,还真让你子催到了。

不过这一次,寡人可是有备而来。

他脸上浮现一丝“早有预料”的笑意。

昌平君见状,顿时察觉不妙,对着自己后方的外戚官员,使了一个眼色。

这名外戚官员顿时会意,立刻上前一步,双手呈上一份密信。

“陛下,万万不可!”

“臣截获一份密信,乃是赵将军与赵国往来之物,内容之中,详述了赵将军与赵国合谋,瓜分秦国一事!”

“赵将军有叛国之嫌,若是命他去攻赵,恐怕正合他意,将与赵国合谋,反攻我大秦啊!”

“臣请陛下罢黜赵诚,不可授其权柄,予其叛国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