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二五七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二五七书院 > N次元 > 问山河 > 第一百九十五章 恶战(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百九十五章 恶战(一)

杨淮的亲兵纷纷转头偷笑。

杨淮有些羞恼:“你我是未婚夫妻,我看你一眼怎么了?”顿了顿又道:“大伯父准备出兵支援渤海郡,我打算主动请缨前去。”

打仗是提着脑袋拼命,不定什么时候就被一支流箭或一把刀结果了性命。他只是想在走前,多看一看她。

可惜,裴燕生粗神经,张口便道:“你要是死在战场上,我可不为你守节。”

杨淮气地,将头扭到一旁,直接不理裴燕了。

裴燕见杨淮真地恼了,这才反应过来,挠了挠乱蓬蓬的头发,难得自省了一回:“刚才是我信口乱,你别放在心上。你好好去打仗,好好回来。便是断了手脚,我也不会不要你。”

……真是感人肺腑的真情剖白。

杨淮被气地又转回头来,对上裴燕那双铜铃般的大眼时,忽然发现她是认真的。

罢了!

她就是这么一个口没遮拦没心没肺的姑娘。

杨淮嗯一声:“这是你亲口过的话,我都记下了。你以后可不能反悔。”

亲兵们听在耳中,牙都快被酸倒了。

回了军营后,杨淮将裴青禾的信给了杨将军。杨将军看后,竟长叹了一声,久久不语,眉头深锁。

杨淮心中讶异,忍不住低声道:“裴将军不愿出兵,我们广宁军独自出兵便是。大伯父为何这般犹豫迟疑。”

杨将军又叹一声:“裴将军在信中提醒我,身为幽州驻军,最大的职责是守卫疆土,抵御外担渤海郡有七万精兵,陶无敌领着十万士兵远道而来,以兵力来论,守城一方兵力其实足够了。广宁军出不出动,其实无关大局。万一匈奴蛮子趁着广宁军空虚之际出兵,就大大不妙了!”

不得不,裴青禾这一番话,中了杨将军心中隐忧。

也可以,杨将军出兵的意志其实没那么坚定,很容易被左右影响。裴青禾不愿出兵,又反过来劝,有理有据。杨将军立刻便动摇了。

杨淮下意识地点头:“裴将军的也有道理。”

所以,广宁军到底出不出兵?

杨将军思虑许久,终于还是做出了决定:“逆军刚到冀州,双方还没正式交战。我们先等一等,看看动静如何。如果渤海郡能撑得住,我们就不必出兵了。”

……

这一等,就是一个月。

陶无敌能得乔王信任重用,打仗确实有几分能耐本事。北伐起义军没急着攻城,先占了离渤海郡六十多里的一个县城。十万大军轻而易举地破了城门,之后便是血腥屠城。只留下了年轻女子。

这也是起义军惯用的法子,每到一处,就屠空一个城池做军营之用。这比修建军营快得多,也省事得多。还能以杀戮和女色,让起义军里的士兵们纵情狂欢。这等行径,残忍却又十分奏效。起义军的军心士气,一直保持在一个旺盛的状态。

孟六郎愤怒不已,屡次申请出战,都被驳回,憋屈地继续守城。

一个月后,起义军修整完毕,士气正盛,准备了大批攻城利器,开始攻城。

双方交战第一日,并不激烈,就是互相试探对方的兵力战力。

试探了五六日,陶无敌对手下道:“渤海郡是块硬骨头。城墙高大坚固,守城的那个孟六郎,是难得的猛将。我们要做好长期攻城的准备。”

打肯定是要打的,就是得做好战损惨烈的准备。

当年攻打京城的时候,起义军死了一茬又一茬,难以计数。这两年不停招兵,不但恢复元气,兵力还翻了一倍。

这回陶无敌带了十万精兵前来,“精兵”二字值得商榷,十万人却是实打实的,毫不掺假。

打仗是最耗钱粮的事。出征前,起义军带了大批军粮。路上不停抢粮,现在并不缺军粮。万一缺粮了,就掳一批百姓来,杀了煮了,就是现成的军粮。

总之,打得起,也耗得起。

第七日攻城,陶无敌派出了两万人。自己在后方战车上坐镇。

城墙上的投石机不停投出巨石,城墙下的起义军也以投石机还击。守城一方占据地利,死伤轻得多。起义军推着云梯,借着云梯的掩护靠近城墙,然后以巨木撞击城门。城墙上的北平军将士,不停射出利箭。到下午的时候,有一批起义军登上了城墙。

孟六郎领兵扑过来,短兵相接,血肉横飞。

这是一场真正的恶战。

傍晚,起义军鸣金收兵,留下一地的尸首。

城墙上,也到处都是残肢断骸,遍地血腥。伤兵们痛呼连连。

穿着软甲的孟六郎,只受了些轻伤,俊美的脸孔毫无表情。

孟大郎和张允一同前来,安抚伤兵,鼓舞士气。孟六郎在兄长的目光示意下,勉强和张允周旋了几句,很快闭上嘴。

孟大郎对孟六郎道:“明日我来守城,你歇息一日。”

孟六郎道:“你腿脚不利索,不便提刀杀人。我来守城。”

“你又不是铁打的。”孟大郎皱眉:“听我的,回去歇一。城墙上这么多人,我指挥他们守城,不必自己动手。”

孟六郎还要话,孟大郎冷了脸:“我是北平军主将,你这个副将,得听我号令。”

孟六郎只得应了。

睡了一一夜后,孟六郎生龙活虎地上了城墙。

有骁勇的孟六郎在,北平军士气大振,一日恶战后,再次击退起义军。

接连打胜仗,北平军孟六郎的威名,响彻渤海郡。

建安帝龙心大悦,接连下旨褒奖。张大将军父子竟也夸赞不停,为孟六郎扬名。

孟大郎很快察觉出不对劲,私下里提醒孟六郎:“张氏父子两个都不是省油的灯。他们大肆吹捧北平军,为你扬名,也是将你架在了火盆上。”

孟六郎冷笑一声:“他们那点心思,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就是想借着逆军这把刀对付北平军。”

“眼下要守城,顾不上和他们计较。等我击败起义军,声名大振,将他们父子压得抬不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