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二五七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二五七书院 > N次元 > 田园女神的逆袭甜宠记 > 第185章 差异化营销,巩固地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85章 差异化营销,巩固地位

晨光洒进屋内,我坐在桌前翻看从集市带回来的几份竞争对手产品样本。昨夜那名王大人府上幕僚的话还在耳边回响,但眼下更紧迫的问题是——如何在对手低价倾销、模仿包装的情况下守住我们的市场。

“悦儿,外面有人找你。”顾柏舟的声音从门口传来。

我抬头一看,林婶正拎着个布袋走进来,“我按你的,假装买菜去他们摊位转了一圈,这是样品。”

我接过袋子,打开一看,果然和我们在集市上看到的一模一样:绿色标签、环保口号,甚至连外包装都几乎照搬了我们最初的设计。

“价格呢?”我问。

“比咱们便宜两成。”林婶皱眉,“听还有送一斤绿豆的活动。”

我心中一沉,这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赤裸裸的价格战。

我立刻启动系统,调出市场分析模块,将林婶带来的样品放入扫描区。随着一道蓝光闪过,屏幕上显示出详细的数据对比:

成分检测结果:红薯干含防腐剂超标;绿豆表面有蜡质涂层;辣椒干色泽不均,疑似催熟处理……

“果然是伪绿色。”我喃喃道。

可问题是,普通百姓并不懂这些检测数据,他们只看价格和外观。如果任由对方这样打下去,我们的市场份额迟早会被蚕食殆尽。

我深吸一口气,点开系统界面,进入“差异化营销”功能页面。

屏幕中央跳出一行提示:

【差异化营销功能已激活,当前等级Lv.1,需消耗300能量值方可解锁完整功能。】

我查看自己的能量值余额:287。

差十三点。

“看来只能先卖一批高价值作物了。”我低声道。

顾柏舟点头,“我刚收了一批灵泉水稻,品质很好,可以送去镇上。”

“好。”我立刻行动起来。

不到半日,我们就将新一批大米送到李商人手郑他看着晶莹剔透的大米粒,连连称赞:“这批米香气浓郁,口感软糯,绝对是上品。”

很快,交易完成,系统提示音响起:

【获得能量值+50】

我凑够了启动资金,毫不犹豫地点击解锁按钮。

画面一闪,全新的营销界面展开:

品牌故事定制

产品溯源展示

消费者画像匹配

社交传播链激活

我迅速浏览各项功能,最终决定以“品牌故事+现场体验”为核心,进行一次精准营销。

“我要在集市上重新布置摊位。”我对顾柏舟,“这次不仅要卖货,更要讲故事。”

他点头,“需要我做什么?”

“你负责演示种植过程,让顾客亲眼看到我们的蔬菜是怎么种出来的。”

“没问题。”

第二清晨,我们早早来到集市,在最显眼的位置支起摊位。不同于以往的简单摆放,这次我们准备了一个型展板,上面用图文讲述了我们的种田经历,还附上了系统的认证标志。

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块实时更新的“产品溯源屏”,只要轻轻一点,就能看到每批产品的种植时间、施肥记录、采摘日期等信息。

“这……还能查到是谁种的?”一位路过的妇人惊讶地指着屏幕上我的名字。

“是的。”我笑着解释,“每一棵菜都有它的‘身份证’,您可以放心购买。”

围观的人渐渐多了起来。

这时,顾柏舟开始在摊位旁搭建一个简易演示台。他拿起一把锄头,示范如何松土、播种,并讲解为什么我们不用农药,而是采用自然驱虫法。

几个孩子围在他身边,听得津津有味。

“妈妈你看!那个叔叔蚯蚓是土地的好朋友!”一个女孩拉着母亲的手兴奋地。

那位母亲低头看了看我们展出的产品,又摸了摸自家孩子的头,终于掏钱买了一篮青菜。

生意慢慢热络起来。

就在这时,一个身穿锦袍的中年男子走了过来,站在摊位前仔细端详我们的产品和展示方式。

“这位姑娘,你们这‘悦农牌’,是否愿意在外地设点销售?”他开口问道,声音低沉却带着几分试探。

我一愣,“您是?”

“我是南边临水县的商行代表。”他递上一张名片,“我们那边也有不少农户想做绿色农业,但缺乏指导。我看你们这套模式很有意思,不知是否有意合作?”

我接过名片,心中一动。

“目前我们还没考虑拓展网点。”我,“不过如果您有兴趣,我们可以先提供一份种植指南和认证流程。”

男子眼睛一亮,“那就太好了。”

正当我准备进一步交谈时,系统提示音再次响起:

【检测到潜在社交传播节点,是否激活隐藏链路?】

我犹豫了一下,点击确认。

下一秒,我的手机(系统终端)弹出一条消息:

【欢迎加入“绿色联盟”,当前成员数:12人。】

我一怔,这才想起前几在系统播里看到的那个神秘入口。

“绿色联盟……”我低声念道。

这时,身后忽然传来一阵喧哗。

我回头一看,对面不远处正是赵财家的摊位,他们也挂起了“绿色农产品”的牌子,甚至还请了个书人站在旁边吆喝:

“走过路过别错过,真正的绿色蔬菜,价格实惠,量大管饱!”

人群被吸引过去不少。

我知道,这场较量才刚开始。

但我已经不再慌张。

因为这一次,我不只是卖产品,我在传递一种理念。

而这种理念,正在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