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正值春夏交汇的季节。
正是春暖花开的好时候。
原本这样的好时节,那都是赛音山达的牧民们最开心的日子。
但此时的赛音山达却充满了肃杀之气!
连草原上的动物,都离这里远远的。
就生怕接近这里。
整个赛音山达的阿鲁台部,其中的老幼妇孺都被提前迁移到了鞑靼可汗的王庭。
现在还留在赛音山达的,只有七万左右可以作战的士兵。
其中以骑兵为主。
这群人是留下来防守赛音山达的。
赛音山达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遍地都是蒙古包。
而是建出了一座土城。
就在那矮的山上。
阿鲁台已经不断在向鞑靼可汗求援了。
但是得到的最新消息,
就是援军已经在路上了。
只是让他:
——留守待援,友军马上就到!
等着等着,阿鲁台就等来了,大明的主力部队!
——由大明皇帝朱棣亲率的大军!
明军已经兵临城下。
阿鲁台面如死灰。
赛音山达确实是一个很特殊的地方,哪怕是朱棣,在第一眼看到这里后,他都认为如果按照自己目前最新的想法,这里确实是最适合建城的地方。
收拢牧民,移迁汉民;
经营发展,实控簇。
一片草原之中,矮的山上就是一座土城,周围也是相连的营寨。
而山下的四周,在那些湖泊和溪周围,就是四散的蒙古包。
只不过现在这些蒙古包,早已是人去楼空。
明军的大军已经逼近。
阿鲁台就叫来了自己的几个儿子,他的儿子已经命丧汉王之手,现在还剩下的也就大儿子和老二老三。
偌大的蒙古包,阿鲁台一脸穷途末路的样子,长叹,“长生在上,我们的部落就要走到尽头了,你们的弟弟已经先一步回归长生的怀抱,而现在你们的父亲我也要随着他一起回归……”
“父亲,我们还没有输!”
大儿子不服。
阿鲁台看着大儿子,沧桑不已,“没办法了,这一次明军直接越过了瀚海,深入到了瀚海以北,看样子此次他们不打算如之前一样,只是来草原驱赶我们,打不了多久他们就会撤——!可,这一次,那汉家的皇帝,是打不算走了!”
“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了吗?”
“是呀,父亲。”
另外两个儿子,有些凄然悲呛。
“我们不是他们的对手,看看他们的军队,远征千里,竟然不比我们人少——!”阿鲁台语气中满是震惊,他实在想不通,这一次大明的后勤,为何能源源不断!
大明不是缺钱吗?
此次军费这么足?
阿鲁台看着三个儿子,“你们是我唯一的血脉,你们待会就离开,赶往王庭吧!你们去可汗那里,那里有可以保护你们的力量,只要你们在,我阿鲁台的血脉就不会消亡!”
阿鲁台交付完后事,就将腰间的佩刀交到了自己大儿子的手郑
他知道此战必输。
大明也不会放过他。
朱棣也许会收容臣服他的其他部落,
但他阿鲁台绝对不可能!
他可是朱棣的眼中钉,肉中刺。
——必死无疑!
阿鲁台起身走出了帐篷内。
“父亲!!!”
三子呼喊。
……
朱棣的十万大军开赴到距离赛音山达不远的地方。
他传令三军,停止前进。
朱棣似乎并不着急,
他不打算急于进攻。
朱棣认为现在不是最好的进攻时机。
自己的大孙子还未有消息传回来,
张辅那里也还未达到鞑靼的王庭。
而且他们刚刚到赛音山达,本就有些疲惫。
此时就下令进攻,未免过于急躁,
不合兵法,也不合时。
要想在此次,彻底地消灭阿鲁台,将阿鲁台部彻底灭亡。
那就要攥紧拳头,再将拳头收回来!
准备好,
——蓄意轰拳!
骑着马来到前方,朱棣拿出望远镜眺望远处的赛音山达。
他仔细地观察着敌军的动向。
还有他们的排兵布阵。
阿鲁台可是朱棣的老对手了,彼此对对方都很熟悉。
阿鲁台本人也是朱棣的手下败将。
但就是这样的手下败将,屡次三番不服大明。
这让朱棣对于阿鲁台,真是欲除之而后快。
此时的大明,因为朱棣的关系,是有着对于草原的主动战略的。
不似后面几个皇帝的放任不管。
也不似晚期的大明。纯纯摆烂。
朱棣有着自己的步骤和想法。
要知道,朱棣一死,到了后面几任皇帝,就任凭瓦剌也先发展,消灭了鞑靼和其余诸部。
直接一统蒙古,再造草原统一。
甚至还反过来掌握了朵颜三卫。
使得最后的也先,拥有了十分强大的军力。
自然,这也跟后面几个皇帝,坐视瓦剌发展,不无关系。
要知道,甚至连臣服大明的蒙古诸部,当时来向大明求援的时候,大明也因为缩边的政策,导致了不再如朱棣一样主动出击和锐意进取。
这就导致了瓦剌饶迅速壮大!
好在,现在是朱棣!
而且还是有了朱瞻墡支持的朱棣。
朱棣的雄心壮志,
——远胜当年!
朱棣观察对手的情况。
心中也明白,对手肯定要破釜沉舟。
而越是这样的时候,就越要晾着他们。
至于阿鲁台会不会主动出击,朱棣一点儿也不担心。
因为阿鲁台的主动出击,无疑等于是以卵击石。
他觉得老对手不会这么笨,
至于跑?
如今的蒙古可是分裂割据状态,阿鲁台离了自己的老窝,那就是任人宰割的肥羊。
最后的下场,估计会比落到大明的手里还惨。
朱棣可不会认为,这个老家伙会选跑路这个选择。
如果真是那样,那反而是让大明不废一兵一卒拿到赛音山达。
一旦拿到,朱棣这一次可就不打算走了!
此次远征,可不同于前几次。
这一次,朱棣要一战定乾坤,
一统蒙古,重拾山河。
“阿鲁台这老子,是打算死守了呀!”
朱棣放下望远镜笑着道。
随行的樊忠,道:
“阿鲁台真以为鞑靼可汗能救得了他?恐怕那鞑靼王庭现在是自顾不暇,他还以为陛下你这一次只是来驱逐他们的?真是儿之智。”
“呵呵,走,回大营。”
“是,陛下。”
朱棣自信。
发自内心的自信。
而这样的自信都是自己他好圣孙给的。
一想到朱瞻墡,朱棣打从心底里高兴。
嘴角的笑容都藏不住!
当大明的军队开始安营扎寨,竖起大明红旗的那一刻!
对面的阿鲁台已经开始在发抖了!
草原饶梦魇又来了。
而且这一次,来了,
就不走了。
“长生庇佑,求求您,让我们度过这一次的劫难吧!”
阿鲁台向祈祷。
心底里越发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