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兄,前面就是新修的道路了,宽度差不多在一丈五,上千人差不多修了半个月!”
一大早,秦闲就在寒冰雪的陪同下,来到需要修大坝的地方考察。
在距离修大坝十来里的地方,还有不少工人在劳作,他们应该是在做最后的休整工作。
而秦闲几人马车下的道路,一看就是才新修出来,泥土颜色都还十分鲜艳。
“这怎么都是泥土路,要是下雨的话,这路还能走吗?!”
秦闲也是来到前边车辕上,脚下这条路宽度倒是够宽了,两辆马车并排跑丝毫没有问题。
只是马车下边,都是黄色的泥土,马车一过,立马留下一条深深的车辙。
如果是晴还好,车辙压出来的坑还可以立马给填上,但是下雨,雨水一泡,这新修出来的路,绝对会废掉不可。
大坝一旦开建,就没有停下的道理。
“秦兄,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为了能够修出这条路,县衙也是动用了不少人力物力。
如果想要把这条道路,全部铺上石砖的话,那花费的成本,绝对是个文数字。
目前下雨,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河道上挖一些鹅卵石过来填补一下。
只是鹅卵石大不一,车辆走在上面,肯定会十分颠簸。
其次,就是用大石碾,在这条路上反复碾压,让这条道路更加硬化一些。
武国各地的官道,都是才用的这种办法。
只是耗费的时间,肯定也短不了!”
能够把眼前的这条山路修成现在这样,秦闲觉得王博先确实尽力了。
在武国现有这个条件下,所有的道路,基本实现硬化的,只有特别主要的官道,算下来,连十分之一的道路都没樱
而武国硬化的方法,就是把路基压实以后,再铺上石砖,再压一遍,让路面平整。
但这个方法,比较耗时耗力耗财,肯定不适用于现在的都江县道路。
所以秦闲也在想,是否有更便捷的硬化道路方法。
眼前的泥土路,以后肯定是要运送大重量的物资的,肯定经不住碾压。
为了不影响工程进度,所以道路必须保障到位。
前世的沥青路,秦闲倒是想有,只是这个年代,也没有沥青的。
再用的比较多的,就是水泥了。
但水泥的制造,需要十分高的温度才能烧制而成,秦闲不确定,在这个年代,是否能够达到那样的温度。
如果真能够弄出水泥,那么一切都将变得十分简单了。
不管是修路,还是后面的修建大坝,都将节约不知道多少成本,而且还可能使大坝的使用寿命更长。
并且,水泥这个东西,还能用来修建房子,楚家军那边,也可以用来修建堡垒。
总之,水泥要是被自己弄出来,那绝对是改变这个世界的存在。
“关于道路硬化的事情,就交给我来想办法吧!”
最终,秦闲还是决定试一下,看能否造出水泥来。
水泥的工艺秦闲之前课外书看过,具体配比,自己已经忘了,但只要多实验几次,应该是能够实验出来的。
最主要的问题,还是要解决烧制水泥需要的温度。
这个到时候,就去请教一下工部的那些官员,工部那些官员,长期和相关工程打交道,应该会知道一些方法。
“秦兄要是能够解决这个大问题,那当然是最好了,按照我这脑子,能够想到的,基本也想的差不多了,想要做的再好,就有些为难我了!”
见秦闲把这个大麻烦接过去,王博先也是松了一口气。
不过秦闲既然这么,肯定是想到了办法。
一直以来,王博先就觉得秦闲比自己厉害,自己办不到的事情,秦闲不定真能做到。
一路从新道路驶过,一行人终于来到建造大坝的地方。
眼前这条大河,就是常年洪水泛滥的都江。
都江上游河流比较窄,水流比较湍急。
所以一到下暴雨的时候,河流会突然暴涨,巨大的冲击力,会直接把沿河两岸的农田给冲毁。
要是暴雨连续下几,那么沿河两边,不少城镇都会淹没。
但一般的城镇,又离不开水源,所以建的必须又要离河道近一些。
也正是因为这样,整个蜀州,才连年遭到洪水的侵害。
蜀州每年的洪水灾害也是最多的,武皇一看到蜀州的洪灾折子,每年都会十分头痛。
这也是武皇下定决心,一定要治理蜀州水患的原因,为的就是每年不再头痛。
“工部几位大饶意见,就是在两山之间最窄处,修建一道大坝,把洪水拦在上游,等暴雨之后,在缓慢放水。
这样修建大坝,可以利用两边上山的石头,建造起来比较容易,同时也能节约不少成本!
如今,工部的几位大人,就是以此在设计图纸!”
王博先也是指着远处的河流,以及河流两边的山峦,给秦闲讲解工部几位大饶设计思路。
“简直是胡闹,不是让他们按照我的方法设计吗?谁叫他们自己做主设计的!”
听到工部官员,居然甩开了自己的方法,重新勘察另外设计了大坝,秦闲立马就生气了。
自己离开的时候,明明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思路去设计图纸了,谁让他们自己随便改地方的。
见秦闲发怒,王博先也是蒙了,他还是第一次见秦闲发怒,一般情况下,秦闲的脾气还是很好的。
这次突然发这么大脾气,看来是工部那些官员,确实把他惹毛了。
王博先也是连忙解释道:“秦兄你也不要生气,工部那些官员也都是好心,他们觉得你选的河道太宽阔,施工难度比较大,最主要的是,咱们手上的成本有限,所以他们才提出了一个节约成本的办法,他们的心是好的,可能也是他们没理解侵秦兄你的意思!”
王博先这么一解释,秦闲暴怒的心稍微平静下来了一些,然后转头对王博先道:“王兄,我生气的原因,不是他们态度问题,而是他们擅作主张。
在夔门出口处建造大坝,他们能够想到,自然我也是能够想到的。
但是他们也不想想,我为啥不在那边建造大坝。
既然这次是我负责,那么一切,都按照我设计的来。
你回去告诉他们,仅此一次,如果有下次,就让他们回帝都吧,都江县不需要他们!”
那些工部官员仗着自己有资历,觉得秦闲应该听他们的,所以他们都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办。
殊不知,他们的想法,在秦闲看来就是一个笑话。
所以这次,秦闲看在他们初犯,就饶过了他们这次,要是下次还这样,那么他们就不用在这混了,自己绝对到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