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怎会如此?”朱高煦与朱高燧闻言,面色瞬间黯淡。
他们亦渴望就藩,为何大哥能直接前往,而他们却要先入皇卫学院?
“此乃皇爷爷之意!”
“年后,你俩需前往应府的皇卫学院报到。”
“我警告你俩,到了务必好好学习,若不能让皇爷爷满意,这王位虽给你们,但皇爷爷亦能收回!”朱棣头疼地对两个儿子警告。
一听此言,朱高煦与朱高燧不敢再有异议。
……
汉中府。
北征封赏之事已毕。
朱元璋接下来忙于将朝廷中枢迁至西安府。
朱标数月前已接旨,且在朝堂提出暂迁西安府之事。
待朱元璋归来前,朝廷已准备就绪。
中枢搬迁耗时一月有余,终于在年前将六部全部迁至西安府。
应府自此为南京,大明实行两京制,应府保留部分中枢职能,但主要权力在朱元璋与朱标所在的西安府。
时光荏苒,转瞬半年已过,随着朝廷中枢迁往西安府,汉中至西安府的铁路亦宣告竣工。
自此,搭乘蒸汽火车,自汉中至西安的行程,大幅缩减至一个时辰之内。
若朱元璋与朱标乐意,大可白日于西安府处理政务,早晚借由火车穿梭汉中与西安之间,耗时甚微。
大明洪武二十七年十一月二十三,徐妙锦诞下麟儿,正如朱元璋所言,取名为朱匣焌。
又,提及奇事,185之时,朱元璋携朱松、朱标穿越至现代。
正当汉王府因朱匣焌诞生而欢庆之时,朝廷内部却喜忧参半。
迁都之事,早在意料之郑
朱元璋昔日派朱标西巡,意在考察西安,为迁都做准备。
对此决策,朝臣并未反对。
西安府之繁荣,远非应府可比,虽后者位列大明第三大城市,但与第二的西安府仍有不差距,且西安府紧邻汉中府。
朝中官员闻讯,汉中与西安间铁路已通,未来两府火车往来,不足一个时辰。
这些朝廷重臣,自带优越感,期望大明都城位于繁华之地,以享更佳生活。
然而,迁都之际,趣事横生。
部分官员被留应府,无缘西安府。
耐人寻味的是,这批官员皆为儒家中坚。
众人皆悟,朱元璋与太子朱标有意削弱儒家在朝影响力,而此次迁都,恰逢其时。
迁都之际,朝廷各部人事经历大变动。
凡晋升者,皆成改革派,力挺汉王朱松之变革,方能稳居朝廷核心,否则便退居应府养老。
一时间,对朱松心怀不满的官员惊愕不已。
往昔,他们尚可向朱元璋或朱标倾诉求情,而今,两人对他们置之不理,甚至踪迹难觅,已赴西北。
朱标临行前仅留下一言:能者留应府效力,无能者则归乡养老。
他们自不敢再去西安府生事,留在应府养老,总比回原籍强。
此番迁都,朱元璋与朱标借机将朝中反朱松者清除大半。
六部中余下中立者或原本对朱松无感者,亦已明了,汉王之势已不可挡。
即便朱元璋即刻下旨立朱松为太子,满朝亦不会讶异,尽管此可能性甚微。
毕竟,太子朱标命不久矣,朱松只需静待数年。
且朱标能活至今日,亦多亏了朱松。
对此,无人能指责朱松。
如今朝廷上下已达成共识:大明实则拥有两位太子,一位是在位的朱标,另一位则是未来的太子——汉王朱松。
洪武二十七年腊月十五,朱松为子办满月宴,朱元璋与朱标携满朝文武至汉王府共饮,场面蔚为壮观。
淮西勋贵如蓝玉等人更是得意非凡,他们与朱松交好,且在汉中府有过往,面对其他官员时,更添几分傲气。
汉中府至西安府的火车现已顺利运营。
每日两府间各有十个班次,共六列火车双向对开。
白日六个班次,每时辰均有火车自汉中府或西安府启程,夜晚则每隔一个半时辰一趟。
即便是在西安府下朝后,欲前往汉中府享用午餐,亦无需担忧时间紧迫。
那些从应府迁居至西安府的朝廷官员,不仅考虑在西安府购置房产,连汉中府的房产亦在其选购之粒
因此,西安府与汉中府的高端别墅价格飙升。
这些别墅户型,乃朱松专为迁都而设计。
他深知王宫贵胄为顾全面子,定会争相购买。
且别墅内已通电,夜晚照明皆依赖电灯。
当前,汉中府的电力主要用于工业及照明。
家用电器等物件,仅汉王府才有,他处难以寻得,即便有钱亦难购得。
此外,汉中府与西安府已通有线电话。
尽管通信仍需人工接线员操作,但两地间已实现电话即时通讯,交往与通讯皆大为便捷。
这便是迁都西安府之益。
火车、高级别墅、电灯、电话等,昔日于应府,皆为朝廷官员所不敢奢望之物。
得知这一切皆出自汉王朱松之手,满朝文武对其钦佩之情溢于言表。
朱松之威望,至此达至巅峰。
当下大明朝,除皇帝朱元璋与太子朱标外,汉王朱松位列第三。
某种程度上,朱松与朱标几可并列,地位已无显着差异。
朝臣对朱标之态度,亦即对朱松之态度。
朱松之子满月,朝中文武皆欲前往庆贺,无需朱松相邀。
即便公务缠身无法亲临者,亦遣人致意。
喧嚣过后,朱元璋携朱松、朱标步入书房。
室内除父子三人,尚有蒋瓛及六名锦衣卫,共十人。
书房外,耿青遵朱松之命把守,无令不得擅入。
朱元璋意在携朱松、朱标穿越时空之门。
此次北征,他已累积国运值逾两万,迁都事宜亦已落定,认为时机成熟,该让二子见识时空之门。
然朱标对此尚不知情。
蒋瓛及所选六名锦衣卫,已由朱元璋告知穿越之事,已有所准备。
虽感难以置信,但服从朱元璋之命即可。
故行前,朱元璋需向朱标详述。
“父皇,您不是带我去奇地吗?为何来此书房?”朱标见蒋瓛等锦衣卫亦在场,满脸困惑。
“标儿,老神仙赐一法器,可穿越时空。”朱元璋正色道。
朱标闻言,双目圆睁,环顾朱松、蒋瓛等人,见其面色平静,心中更为惊骇。
老神仙之法器,竟能穿越时空?
听来神妙无比!
为何朱松、蒋瓛等人如喘然?
唯独他被蒙在鼓里?
“父皇,穿越时空何意?”朱标突问。
一时,气氛略显尴尬。
朱标岂会知晓时空穿越之概念?
他对老神仙赠予法器的举动深感震惊,对于穿越时空的概念则是一头雾水。
“老九,要不你给你大哥明白?”
朱元璋略显尴尬地向朱松递了个眼神。
他觉得朱松的辩才和逻辑远胜于他,解释此事自然非老九莫属。
朱松随即向朱标阐述了穿越时空的概念。
“世间竟有如此法器?意即,凭此法器,我们皆能前往数百年后的世界?”
朱标听完朱松的解释,当场愣住了。
这远远超出了他们的理解范畴!
“正是。
老神仙赐予的法器名为时空之门,能让我们回到几百年后的世界。
但每次只能停留一月,一月后便会返回大明。”
见朱标终于明白,朱元璋笑着点零头。
“父皇之意,是要即刻带儿臣与九弟前往数百年后的世界?”
朱标惊讶不已。
“对,这法器每次启动,除了我们,还能带九人同校”
“此刻书房内正好十人,我们一同去未来世界瞧瞧!”
朱元璋笑道。
“只是……若离开一月,朝廷之事如何是好?其他大臣尚不知情啊!”
朱标面露难色。
虽渴望随父亲前往未来世界开阔眼界,但他并未忘记自己的身份与大明朝的责任。
“放心,虽然我们离开一月,但于大明而言,不过一炷香时间,我们便能归来。”
“一炷夫,不会引起任何人注意。”
“老九已安排耿青在外守候,半个时辰内无人打扰。”
朱元璋急忙解释。
“原来如此!”朱标听后,脸上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
难怪祖父和老九都走得如此匆忙,未与任何人告别。
这仿佛如同界一日,人间一年的神奇。
这确实是神仙般的手段!
“若无异议,我们即刻启程?”朱元璋向朱标问道。
“好,儿臣已准备妥当!”朱标不由自主地点头,内心的激动难以言表。
即将前往数百年后的未来,他渴望知晓那时的大明会是何番景象!
此刻的他,心中一片空白,思绪混乱。
“好,那我们出发!”朱元璋点头,随即消耗一万国运值,开启了系统的时空之门。
刹那间,书房陷入一片漆黑。
在场众人,除了朱松,连朱元璋都略显慌乱。
但很快,一束光芒亮起,一扇丈余高的青铜门显现在黑暗之郑
“父……父皇!这就是老神仙赠予您的时空之门吗?”朱标声音颤抖,满是激动。
“对……这就是时空之门!”朱元璋点头,话音未落,青铜门缓缓自动开启。
门内白茫茫一片,什么也看不清。
正当众人想要细看门后景象时,一股强大的吸力猛然作用在十人身上,未及反应,他们已被吸入青铜门内。